可真了不得。
雖然這里是決賽。
雖然決賽看起來有八支隊伍。
但事實上。
只有三支隊伍在角逐。
這三支隊伍的整體水平也要高出,其他人一大截。
什么叫做第三棒的藝術?
這就叫做第三棒的藝術。
三個人在第三棒展現出來的東西各不相同。每個人都有極其強烈的個人特點。
看起來在對抗中的視覺效果極佳。
彎道途中跑!
蘇神通過強大的臀大肌發力帶動股后肌群,充分發揮了臀大肌作為人體最大肌肉之一的優勢。
當然這也是他自己最大的優勢區。
蘇神臀大肌的收縮產生的巨大力量,能夠高效地傳遞到股后肌群,使得整個下肢的動力鏈更加順暢。
這種發力方式不僅僅讓大小腿在折疊過程中保持高度的緊致,不會出現松散的情況。
而且,通過精確的肌肉控制。
還能形成途中跑過程中最為需要的較小折疊夾角。
這個夾角的形成,能夠極大地減小擺動半徑,根據角動量守恒定律,擺動半徑減小則擺動角速度增大,從而提高擺動腿的前擺速度。
同時。
較小的折疊夾角也有利于減少空氣阻力,提高跑步的效率。
像這些技術性的東西,蘇神早就已經了然于胸,做起來也是有條不紊。
再加上兩世的經驗,以及這一世大力投資的蘇神速度實驗室——
如此一來,蘇神在彎道跑步過程中,能夠充分利用這種高效的技術動作,使得彎道速度自然可以更快。
甚至彎道跑步需要克服更大的離心力問題蘇神也通過優化大小腿的折疊和控制折疊夾角,來更好地維持身體平衡。
并且順帶將離心力轉化為向前的動力,進一步提升彎道跑步的速度和穩定性。
博爾特在這里也讓身體應適度向內傾斜。
通過這種方式,將身體重心向彎道內側移動,從而部分抵消離心力的作用。
身體傾斜角度7°-8°左右。
這種傾斜使得重力的分力能夠與離心力形成一定的平衡,減少身體向外甩出的趨勢。
博爾特雖然不知道這些原理,但是他只知道這是米爾斯告訴他的訓練方式以及跑動模式,那就夠了。
對于他來講,他不懂這些沒關系。
他尊重的米爾斯,懂就行。
蓋伊則是加大蹬地的力度,尤其是內側腿的蹬地。
通過強大的蹬地力量,產生向前的推進力,以對抗離心力。
蹬地時,更是充分利用腿部肌肉的爆發力,將力量從腳掌傳遞到地面,推動身體向前加速。
隨著速度起來,他也要為了接下來施展自己的“螺旋升天術”做準備。
蘇神擺動腿應高抬并快速前擺,大腿盡量靠近胸部,小腿自然下垂。
博爾特在擺動過程中,將擺動腿的膝蓋向前上方頂出,以增加擺動的幅度和速度。
蓋伊通過擺動腿的落地位置應盡量靠近身體重心的投影點,以減少制動作用,提高跑步的效率。
還明顯縮小?
弗朗西斯都有些隱隱不安。
如果是單項賽,他肯定不會管博爾特跑的怎么樣。
但這里不是單項賽呀。
這是團隊賽。
團隊賽的話。
博爾特如果跑的不好,絕對會影響第四棒自己的弟子鮑威爾。
“怎么搞的?為什么還沒上去?”
情急之下,弗朗西斯甚至直接張口就問。
米爾斯這個時候卻只是說了一個短句——
“急什么。”
米爾斯其實現在也有些心里翻騰,可他知道自己必須要壓得住場,估計這會兒也有攝像頭對著自己呢。他也不想讓自己留下什么驚慌失措的素材。
當然這些都是其次。
最主要的還是……
場面變化出乎意料。
進入途中跑了。
已經是亞極速了。
為什么這個差距還沒有明顯縮小呢?
如果繼續這樣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