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按他自己說的那樣,要不是為了這10億的盤口,60米他根本來都不會來。
不過好在他這一次把60米的全美紀錄也拿下了,等于60米和100米的全沒記錄,都握在他手里了。
那也就夠了。
沒白來。
再加上這些年吃了四巨頭的福利,蓋伊也賺了不少,他本來也沒有太多黑人運動員的惡習。
這些錢財足夠他衣食無憂的生活了。
加特林不一樣。
那個年代的運動員賺錢遠不如現在。
短跑黃金發展的這一段時間,加特林正好禁賽了,這讓他的收入遠遠沒有跟上。
復出賺錢。
收割流量。
這本來也是他的目的之一。
本來以為這一槍,他肯定穩了,到底這里沒有蘇神,沒有博爾特,也沒有鮑威爾,甚至沒有布雷克。
加特林認為除了這些人。
那最強的就應該是改為了均衡前程的自己。哪里曉得,一個這幾年實力都在下滑的卡特,突然異軍突起。
前面的啟動。
就穩穩壓制住加特林。
“砰、砰、砰、砰、砰。”
僅僅在前十米,他便正式拉開了與加特林超過一個身位的差距。
從上一代啟動技術的角度來看,卡特的起跑技術堪稱完美。
他的起跑反應時間極短,瞬間爆發力驚人,這得益于他長期進行的專項反應訓練以及對身體肌肉的精準控制。
每一次起跑,他都能將全身的力量集中在腿部,以最快的速度推動身體向前沖。
看起來簡單,要做到這個程度。
卡特這些年可下了不少的功夫。
幾乎是大量的觀看蘇神的啟動。
和自己的教練與教練團隊進行分析和磨合。終于,他也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突破了自己原本能以寸進的極限。
他現在的跑法比以前更加的充滿了美感。
這是科學對于跑動模型不斷進化后的體現。
事實證明,絕大部分的競技動作其黃金運動的軌跡往往都會賦予美感。
卡特鉆研了好幾年蘇神怎么跑?
總算是被他找到了一些東西。
并且成功運用到了自己身上。
就比如現在,他把整個膝蓋往前走的相交角度壓得更低。
以前他會下意識的覺得原本自己就不高,已經壓得比較低了,還是稍微高一點好。
太過也不合適。
但沒有想到。
他看蘇神錄像的時候,發現人家竟然在這個方面啟動比他壓的……還要低。
這就給了他感悟。
蘇的身高超過1米8。
他都可以把自己膝蓋向前相交角度,壓到這么低的位置,那自己憑什么說自己不行呢?
為了做好這個,他的教練也是為他制定了一個長期計劃。因為直接上,卡特發現自己根本做不到這點,像蘇神那么壓的話,他整個人很容易出現平衡打破的狀態。
他的教練立刻得出了答案,給他制定了全面的強化計劃——
增加了奇澤深蹲,這個動作模式增強大腿肌肉力量,包括股四頭肌、腘繩肌等。通過這個深蹲變體,可以重點鍛煉普通深蹲訓練不到的位置,為膝蓋的運動提供穩定的支撐。
然后教練團也認為,卡特的柔韌不夠,對比蘇神的話,太硬了,太沒彈性。
增加髖部伸展和髖部旋轉訓練。
鴿子式、牛面式等體式,可以有效地伸展髖部肌肉,增加髖部的靈活性。而良好的髖部柔韌性就可以使膝蓋在跑步過程中更加自然地向前相交,減少肌肉的緊張和阻力。
使用高強度彈力帶進行髖部旋轉練習。
用以增強髖部的旋轉能力。在短跑中,髖部的旋轉對于膝蓋的運動起著重要的引導作用。
之前沒感覺。
做了才知道。
蘇神明明是一個男性。
他的柔韌性,簡直是到了一個離譜的程度。卡特做了這些方面的訓練才知道這對于一個男生來說,想要做到蘇神這個程度到底有多難?
特么的他不會是十三四歲就開始練了吧。
那個時候身體剛剛的開始,進入青春期,進行各種的柔韌開發,也是個好事。但是在以往的訓練體系里面,短跑運動都要求是剛性和肌肉強度,這方面得到重視,那還是最近才漸漸開始的事情。
在以往。
短跑運動員都是壯如牛。
更多的是在肌肉骨骼上做文章。
柔韌性上。
考慮的就很少。
做好了這些方面的基礎,他們才開始逐步的上強度,從技術動作上開始進行改革。
起步方面,更加注重起跑時膝蓋的位置和角度。
通過反復練習和觀察蘇神起跑動作,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起跑姿勢,使膝蓋能夠在起跑瞬間迅速向前相交,獲得最大的爆發力。
這就是他現在展示出來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