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呢。
因為在一百米短跑中,起跑和加速階段需要較大的爆發力,而曲臂起跑能幫助選手更有效地將身體各部位的力量整合,產生更強的向前推動力,從而在起跑和前半程獲得更快的速度。
重點來了。
對于后程耐力選手來說,前半程借助曲臂起跑建立的速度優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相對節省后續的能量輸出,使能量分配更加合理。
其次,從空氣動力學角度來看,曲臂起跑使身體姿勢更為緊湊,身體正面與空氣的接觸面積減小,從而降低了空氣阻力。
在一百米后程,隨著選手速度的逐漸穩定,空氣阻力對能量消耗的影響逐漸增大。此時,曲臂起跑所帶來的空氣動力學優勢就顯得尤為重要,它能夠幫助后程耐力選手減少能量損耗,更好地保持速度。
因為這些原因,周兵后面發揮的比之前更好,更有競爭力。
同時后程耐力選手憑借前期建立的良好節奏,能夠更有效地發揮自身耐力優勢。穩定的節奏可以使肌肉收縮與舒張更加規律,減少不必要的能量浪費,讓選手在體力逐漸下降的后程依然能夠保持高效的運動狀態。
這一點不具備耐力天賦的選手。
就很難做到。
周兵時隔多年。
開始重新給梁佳宏百米跑道上壓力。
又過了十米。
到了八十米附近。
這個時候。
周兵就算了,還有更加恐怖的事情等著梁佳宏應付。
那就是去年從斜刺里猛殺出來的程咬金,謝正業。
去年謝正業就差點讓梁佳宏翻車。
今年呢?
這里謝正業有個曲臂起跑后的小問題。
別人沒發現。
蘇神捕捉到了。
可能是曲臂起跑剛練好的原因,導致他在很多細節上的處理都不到位。而且前后程應該怎么分配好像也做的不夠精準。
你像前面沖得太狠浪費了不少的體能,導致他在后程環節比以往要乏力不少。
雖然說前面進行了升級,如果自己的身體方面技術方面沒有得到相應的匹配提升,沒有做好相應的優化,自然而然會出現前程太快的升級,后程需要進行一定的減少。
這才是符合運動規律的事情。
這說明在蘇神眼里。
謝正業這個還有很大的優化空間。
不過稍微拖了一點后腿沒關系。
進入到最后20米。
那就是各自展現天賦的時候。
擁有亞洲罕見速耐天賦的謝正業,終于花了幾十米之后開始重新讓自己穩住。
開始對著前面的梁佳宏逼近。
到底這也是練成曲臂之后第一次全力以赴,很多地方你沒有在實戰中檢驗,光想是想不出會有哪些問題。
好在他別看才19歲比賽的經驗,臨場的決斷能力在這么多次比賽,里面早就得到了鍛煉。
這也是早早開始接觸國際大賽,在國際大賽里面摸爬滾打的好處。
即便是碰到了一些預料之外的情況。
也不會像以前傳統系選手那樣。
一不小心就慌了手腳。
然后怎么都往回扒拉不過來。
謝正業后擺時,手臂能充分向后伸展,帶動身體向前推進。手臂擺動的頻率盡可能與腿部的動作頻率匹配,讓上下肢的動作配合更流暢,維持速度上的效果。
然后他這里做了一個讓蘇神覺得亮眼的技術調整——
因為前面太快,中間極速有些散,擺臂過快而腿部動作跟不上,使得擺臂過慢無法為腿部提供足夠的動力支持。
但他在這里大膽減少了自己過度用力的擺臂。
減少擺臂的速度。
來配合穩定腿部的發力。
重新架構自己的節奏。
的確是一步好棋。
是臨時調整發揮的極佳例子。
別看簡單。
其實做起來一點都不簡單。
在比賽過程中,你能不能想到是個問題,你想到了敢不敢做是個問題,你能在想到要敢做的過程中,能不能把技術做好又是個問題。
謝正業年紀不大,但這些都做得很好。
的確是對得起蘇神這么多年“含辛茹苦”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