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蘇神這里會更快?
這一點謝正業實在是想不明白。
周兵也不明白。
都是曲臂起跑。
怎么差距沒有縮小……
反而。
還在拉大???
這就離譜了是不是。
但如果他們仔細看了就知道……
蘇神的曲臂姿態對比之前。
有一些變化。
雙腳前后站立在彎道起跑器上,前腳靠近起跑線,后腳腳跟提起。身體重心稍向前傾,膝蓋彎曲。
這些步驟倒是沒有問題。
但是后面就有些不同了。
此時,前側手臂,靠近彎道內側的手臂,自然下垂,手指輕觸起跑線附近的地面,后側手臂彎曲,手置于起跑線后上方,與肩同高或稍高。
這個角度就比之前更靠下。
這是因為肌肉量減少了。
所以平衡點變了。
這一點順腿的直道測試。
就已經說的很清楚。
那彎道啟動呢?
有什么變化嗎?
當然……有。
比如他現在的啟動姿態,就可以讓身體像彈簧一樣處于蓄能狀態,為起跑爆發做準備。
在普通的彎道曲臂起跑中,此時,肌肉的發力方向更多是沿著跑道切線方向,對于彎道所需要的向心方向的力量考慮較少。
這種發力模式在彎道起跑初期可能無法充分利用肌肉力量來適應彎道,導致部分力量在克服彎道離心力時被浪費。
那怎么能盡可能減少浪費或者降低浪費呢?就是把……前側力學和曲臂起跑結合起來!
直道的時候還沒有這么明顯的差別。
上面也說了,直道起跑,肌肉的發力方向更多是沿著跑道切線方向,對于彎道所需要的向心方向的力量考慮不用那么多。
所以融入了也沒有那么明顯。
可200米彎道不同。
啟動入彎,是需要克服彎道離心力的。
怎么克服?
就是關鍵點。
蘭迪也想解決這個問題,可效果也不是太好,可直到現在他才赫然明白……
原來人家早就知道了怎么做?
居然是把曲臂起跑和前側力學,一開始就聯系結合起來???
還能這樣啊。
聰明,真聰明啊。
為什么自己就沒想到呢?
其實蘭迪是被蘇神的重開者身份影響了。
這玩意,其實蘭迪也不是沒有過過腦子,但因為沒有什么頭緒,也從來沒有這方面的經驗和實例。這就讓即便是蘭迪這樣的大師級教練,即便是看到了這兩個東西,即便是想到了,也沒有辦法進行一個有效的結合。
最需要的是時間。
是試錯。
是不斷的研究哪些可行,哪些不可行。
這些都做到了。
才能摸索出一條真正行之有效的道路。
而并不是說這兩個東西你想到結合起來就可以結合。
科學運動研究就是這樣,就算是你一開始想對了答案,想對了方向又怎么樣呢?沒有具體的解題過程和解題思路,你依然只能看著發懵,永遠無法真正窺得門道。
可很遺憾。
這樣的事情對于蘇神來說。
完全不是事。
他可以直接利用幾十年后的科研經驗和科研結果規避開這些錯誤。
一開始就走對的道路。
那自然你看起來好像就是……
只要是想到了,把這個方面結合起來。
那就能夠輕易的運用。
其實除了蘇神。
你想要真正把這兩個想到方向的東西結合,沒有個10年,你別想輕易出結果,出了結果還要不停的試錯,怎么轉化為運動本身,很可能又有大量的時間。
這也是為什么,前側力學不管是上一世還是這一世,都是在2010年之后就漸漸已經開始被拉爾夫.曼創造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