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奇奇因前期技術變形,步幅/步頻比失衡至,且每步左右腳落點偏差達3,被迫分心修正。
孔令薇也差不多,但她的力量水平比前者要差,雖技術完整但缺乏超越動能,陷入“勻速陷阱“。
看看內頃轉換時間就知道。
速度率損耗率最低的就是陳娟。
其次是韋勇麗,再其次是……姜蘭。
砰砰砰砰砰。
砰砰砰砰砰。
110米,120米,130米,140米。
前面基本上沒變化。
陳娟還是一馬當先。
甚至差距還在被擴大。
韋勇麗一直咬在第二。
穩穩的卡住。
她現在就是盡可能跟著陳娟。
讓自己的速度不要掉更多。
只要陳娟這邊能卡住。
就能給自己帶來更好的成績。
如果你確定自己跑不過這人。
但是又想出成績。
韋勇麗這個跑法,就最為合適。
唯一有變化的就是后面的幾個人。
姜蘭。
竟然率先完成了反殺。
在大概130米的附近。
反超了孔令薇。
來到了第3名的位置上。
150米!
到了這個距離后,還剩下最后50,這個時候所有選手的血乳酸濃度普遍突破12ol/l。
神經肌肉傳導速度普遍下降15-20%。
這時候主動肌-拮抗肌協調性會瓦解。
本體感覺會滯后。
中樞會抑制啟動。
也就是說大腦皮層運動區放電頻率降低10-15hz,屬于強制肌肉“節能運行“狀態。
這個時候更多是考驗運動員的耐力和有氧能力了。
牙買加跑法,也會在這個地方消失掉魔力。
更多需要運動員自己來解決。
即便是陳娟。
因為她要沖擊自己的最好水平。
那這里也放不了太多。
既然不能放,那肯定跑到這個地方用牙買加跑法都會有些……不適。
除非你是布雷克那種怪物。
不過好在是她這種后程大步幅的選手。
即便是肌體出現了疲勞。
還是能夠依靠自己的生理優勢,繼續保持一個不錯的速度。
典型的就是男子的博爾特。
就是這樣做的。
即便是后面累了。
步頻有顯著的下滑。
那也沒有關系。
影響要比一般的矮個子選手小得多。
就是因為正常跨開一步的步幅,天然就會更大。
你不服也要服。
女子短跑里面有她這個身高的還是少數。
不是每個人都是奧卡巴雷。
前面她已經做得足夠好。
就看這最后50米了。
砰砰砰砰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