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她還相當的年輕。
還有的是時間去調整和改進。
現在吃的苦犯的錯,都是交學費罷了。
只要這種情況不是出現在機會少之又少的大賽舞臺就可以。
都是可以容忍的范圍。
姜蘭倒是突然發威。
只見她彎道進直道的時候,放棄主動調整內傾角,依靠步頻快速“掃過“銜接段,至80米仍保持5°內傾角。
左臂及時從“防側翻模式“切換為“前驅動模式“,擺臂增加0.1秒,導致每步多產生0.02推進力。
軀干因慣性前傾角度達18°,雖然說距離直道理想值10-12°還有差距,容易形成“過度俯沖“,限制呼吸深度。
可,她經驗老道。
還是依靠自己的經驗,盡量修正了不利感。
只能說在傳統系的尺度內。
跑得真好。
跑的是真不錯。
難怪今年在原本的時間線上,她排在前二。
0.6米每秒的逆風都差點打開,23秒30。
這在世界上來看當然不起眼,但是放在當時的國內,放在當時亞洲已經就很好了。
硬實力已經達到了23.20+。
相當的強勁。
因此你可以看到她利用孔令薇前面的消耗過度在這里出現了小型失誤,再次開始縮小差距。
繼續給予孔令薇心理壓迫。
繼續向前。
這個時候就是考驗運動員心理素質的時候,當然也是考驗運動員比賽經驗的時候。
這兩個小姑娘,100米的經驗還是比較多,但是200米的經驗就不夠豐富。
在這里對于自己的個人實力也不夠自信。
很容易就掉入了姜蘭的節奏中。
好歹姜蘭也是今年傳統系的第一兩百米女子高手。
的確是有幾把刷子。
很有些水平。
作為80后,充分展現了自己的前輩風采。
蘇神看著,都得默默給她點個頭。
其實袁奇奇她們還是有些急了,現在根據自己的狀態采取采用“三步驟轉法“,會更好。
所謂彎道進直道的“三步驟轉法”就是70米降內傾至15°→75米至8°→80米直立。
每階段伴隨擺臂平面旋轉10°。
支撐腿采用“滾動式著地“:足跟先觸地后迅速過渡至前掌,接觸時間0.2秒。
軀干旋轉幅度控制在±2°,胸鎖乳突肌emg值僅180μv,顯示頸部肌群完全放松。
可惜,兩個小姑娘都有些急于求成。
都舍棄了這個,她們明明掌握過的彎道進直道技術。
有時候根據自己的狀態做出合理的技術取舍,也是你通往一流運動員道路上的門檻。
當然還是那句話,她們都很年輕。
有的是機會。
看起來這個技術是比其余的技術要慢一些,可是總體上對比失誤,在高手失誤頻發的銜接段,穩定的技術轉換其實……就等于變相加速。
你比如姜蘭,就是穩妥的路子,此階段縮小了與孔令薇差不多一米的差距。
繼續往前跑的時候借助兩名年輕運動員心急出現的不穩定,要花時間重新調整,又讓她繼續縮小。
整個彎道出來后。
她基本上已經和第三的孔令薇。
相差無幾。
最多也就只剩下了一個身位不到。
“果然第一個出來的還是陳娟!”
“她的實力在所有人里面毫無疑問是第一檔!”
楊劍說的同時,旁邊的李韜也道:
“韋勇麗也不錯,處理的很好。”
至于兩個年輕運動員,她倆沒有多余的解說,只能說明處理的不是很好,已經被看出來了。
不過年輕人沒有必要過多苛責。
兩個人都選擇了避開。
陳娟進入大直道后,已經建立了一大截的優勢,牙買加跑法讓她這里沒有停下來,繼續往前沖。
沒有和別的運動員一樣定點巡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