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即便是這樣。
在這里想要維持一個這樣的動作,也還是太困難。
如果前傾角度過大,身體的穩定性就會受到嚴重威脅,在蹬地時容易失去平衡,影響起跑的效果。
而如果前傾角度過小,水平方向的重力分力不足,無法充分利用重力輔助起跑,也就難以在起跑階段獲得較大的初速度。
兩難的事情。
當然還有一點。
趙昊煥在這里看出了一點疑惑。
那就是蘇神……
這個姿勢是不是有些太過于。
太過于低了。
裁判的口令在“各就位”的時候還好。
進入了“預備”,蘇神立刻把自己的重心往前面壓了更多一些。
嗯?
這一些都瞞不過趙昊煥的眼睛。
開玩笑。
他現在也是曲臂起跑方面的大師。
除了蘇神之外。
他算是把這個技術目前掌握的最好的一個人。
沒有之一。
所以在他看起來。
周兵和謝正業即便是已經做得很不錯,像模像樣,但也還有不少問題和破綻。
而蘇神這邊看起來就是那么的舒服,穩定強大。
不管什么時候看,都保持了一個完美的狀態。
起碼是他看起來的完美。
起碼是他看不出什么毛病。
你可以說,那是因為他現在的水平還不夠達到看出更多毛病。但是他已經是使用這個技術的世界第2人了啊。
可在電子口令出現了“預備”的時候。
他反而好像看出了一些問題。
蘇神這個……
是不是壓的太多了一點?
這個重心會不會過了點頭?
可。
這么簡單的問題。
自己能看出來。
難道他看不出來,他自己感覺不到?
不可能啊。
還是說百米的連續消耗后。
讓他還沒有緩過來。
讓他的神經疲勞還沒有恢復肌肉彈性還沒恢復就讓他眼下做出這個姿態,自然而然出現了和平常的中立姿態不同。
要知道,蘇神平常采用的曲臂起跑姿勢,絕對是蘊含著深刻的生物力學原理。
這一點趙昊煥堅信無比。
當聽到“預備”口令后,他屈肘的手臂處于一種既放松又蓄勢待發的狀態。
這種狀態是很難做到的。
起碼另外幾個人都做不到。
趙昊煥也很難。
因為這需要更多的本體感受參與進來。
讓自己的肌肉在沒有受到自己的控制時候,自然的進入一個固定模式中。
那這樣就可以自然的減少支撐時候的消耗。
感覺上好像處于一種放松的姿態。
但其實肌肉已經不用主觀參與,就完成了發力結構。
這就是本體感受的好處。
經常健身擼鐵的朋友肯定能夠感覺得到突然有一天當你的實力提升,或者是你的狀態特別好。
以臥推舉例,原本100公斤你會覺得特別特別的沉重,但突然有一天你撐起來的時候就感覺它變輕了不少。
但事實上是這100公斤的重量變松了嗎?
當然不可能。
是地心引力為你開掛了嗎?
當然也不可能。
地心引力,人人平等。
事實上就是因為你的肌肉強度,以及你沒有被更多深究的一個東西,本體感受。
變得更好了。
自然而然,在同樣的一個姿態和發力模式下,不需要你調動更多的神經強度就可以完成。
比如蘇神這個。
從轉動慣量的角度分析,手臂屈肘后,其轉動慣量減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