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再來跑。
那就是死路一條。
嘭————————
“比賽開始了,讓我們來看看這一場比賽的結果如何。”
“謝正業輕輕松松就拔得頭籌,他今年不僅100秒破了10,20秒更是繼續往前精進。”
“接受采訪的時候也說,他要成為博爾特和布雷克之下的第3人。”
“他想要鎖定銅牌。”
“輕松的彎道加速繼續超越,排在第二是周兵,馬蒂納途中跑也跟得上來。”
“現在馬蒂納成了第二。”
“謝正業的優勢還是比較明顯,他的跑法集中感比去年更強。”
謝正業這里做了一個和蘇神接近的事情。
如果說蘇神那個叫做彎道極速神經-筋膜-力學三維整合機制。
那么謝正業,這個就是簡單一點的版本。
叫做彎道極速神經-力學整合機制。
在彎道起跑瞬間,神經中樞會快速發出指令,使相關肌肉群迅速收縮,完成起跑動作。在彎道跑過程中,神經系統不斷接收來自肌肉、關節等部位的感覺信息,實時調整肌肉的收縮程度和發力順序。
這些都差不多。
例如現在的途中跑,當謝正業身體向內傾斜時,神經系統會調節腿部和腰部肌肉的力量,以保持平衡和穩定的姿態。
那這個時候開始送髖。
形態也會發生變化。
雖然沒有蘇神那樣可以輕松調動筋膜體系。
但謝正業也根據自己的技術習慣。
把這個神經和筋力學二維整合。
加入了自己的一些理解。
凡事都有第一步飯要一口一口吃。
在技術方面。
跟隨蘇總。
學習蘇總。
已經成了謝正業一個開始不斷鉆研技術的人。
現在他是只做到了兩步。
可兩步做到之后才有第三步。
對于運動員進行技術學習,技術改動技術調整。
蘇神一直都是很支持。
因為這個世界上沒有完美無缺的技術。
也沒有永遠不過時的東西。
只有不斷的改進,不斷的調整。
才能讓整個國內的跑步體系不斷的進步。
進入極速。
謝正業做出了自己的調整。
著地瞬間:髖關節屈曲角度110°。
最大緩沖期:屈曲至100°-105°。
蹬伸末期:伸展至175°-180°。
這是他支撐相髖關節角度變化。
隨后是擺動相髖關節旋轉。
骨盆橫軸旋轉幅度:8°-10°。
右側前旋,左側后旋。
髖關節內收,外展幅度:右側支撐期內收5°-7°,左側擺動期外展3°-4°。
這么一弄,他的速度果真出現了提升。
這樣本來就在第一個的,他更進一位。
拉開了和第二的馬蒂納的差距。
馬蒂納都有些不敢相信。
原因很簡單,因為他認為自己……
100米要比謝正業更厲害。
整個200米,也許后面比不過。
但是前面。
應該是自己的優勢區和舞臺。
這樣才對味啊。
以往他和謝正業進行比賽。
也都是遵循這個趨勢發展的。
可是現在他卻被這樣按……了下去。
極速爆發。
自己既然。
不如這個東方小子。
這點變化別人可能沒感覺。
但是緊緊跟在謝正業后面的馬蒂納。
感觸頗深。
甚至可以說他是唯一一個感覺到的人!
砰砰砰砰砰。
砰砰砰砰砰。
過弧頂。
謝正業依然是全力沖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