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地方,馬蒂納被耽誤了一點。
進一步拉開了身位。
下彎道。
馬蒂納有些忍不了。
好勝心,讓他在這里更多的發力。
畢竟他是100米更好的百米選手。
怎么能在前面輸這么多呢?
不公平。
想不通。
不愿意。
謝正業才不管他愿不愿意。
繼續做著自己的。
送髖啟動時間:支撐相后30%時段,離地前80-100s。
髖關節伸展角速度:450°-500°/s,比原本跑高12%-15%。
重心前移距離:占步幅60%,體現送髖對重心推進的高效性。
要是有更先進的儀器設備,那更可以探測出來,謝正業現在右側初級運動皮層的臀大肌代表區激活強度比原本跑高22%。
左側輔助運動區對髂腰肌的調控延遲縮短至35s,遠超普通選手50s。
尤其是最后一點,這種神經支配優勢使其能在0.1秒內完成“屈髖擺腿→伸髖蹬伸”的模式切換,送髖節奏比同水平選手快5%-8%!
砰砰砰砰砰。
當身體傾斜角度達20°時,前庭脊髓外側束增強對。
砰砰砰砰砰。
臀中肌后束的激活,emg增幅38%,抑制骨盆側傾。
砰砰砰砰砰。
股直肌的離心收縮控制,放電頻率降低10hz,避免屈髖過度。
這種調控使送髖過程中骨盆前傾角度維持在15°-18°。
既保證重心前移。
又防止腰椎過度代償。
那這樣。
能不快嗎?
這……
馬蒂納都要瞪大眼。
怎么可能啊?
自己100米比他強不少。
怎么200米的前半段?
就這么光禿禿的輸了呢?
我。
我不服啊!
其實也沒什么不服。
就是他比你更科學。
所以你輸了。
馬蒂納還停留在100米硬實力,直接換算200米的程度。
這種想法基本上是之前百米和200米的粗暴換算。
在沒有博爾特這個時代開始之前,你也不能說有太大的問題,因為那個時候你跑個20秒開外都可以拿到大賽獎牌。
既然是這樣的話,那做一下簡單的換算不是很正常嗎。
可是現在再怎么算就不行了。
現在牽涉到一個問題。
你丫會不會跑彎道。
不會的話。
就算是你100米實力更強。
你是更好的百米選手。
因為你不會跑彎道。
你的彎道技術不如別人。
那你也會比百米比你差,甚至還要差不少的人。
強力壓制。
憋屈的很。
而這種憋屈,如果你思維轉換不過來,只會自己氣死自己。
那。
前面都壓制了馬蒂納。
后面就更別說了。
馬蒂納如果前面制造不了足夠的優勢。
現在本來就很難壓住謝正業。
進了大直道,更是體會到了天賦屬性不同帶來的碾壓感。
他……
越跑越慢。
人家……
越跑越快。
起碼是看起來感官上越跑越快。
從這里開始,他就不可能再追著上去。
對于根本就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人很快就會喪失自信。
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