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腳蹬角45°,后腳蹬角60°,軀干與地面夾角40°,形成穩定的三角支撐結構。
槍響前0.1秒先激活股四頭肌,再同步激活臀大肌,形成“伸膝-伸髖“的鏈式發力。
她的起跑技術特點在于反應速度快,在聽到槍響的瞬間,能迅速做出反應,憑借強大的腿部爆發力,快速蹬離起跑器。
從生物力學角度來看,這種起跑方式利用了起跑器提供的支撐反作用力,通過腿部肌肉的快速收縮,將身體向前上方推送,使身體在短時間內獲得較大的初速度。而且她的起跑反應時間相對穩定,這使得她在起跑階段就能占據一定的優勢。
不過這么做,有過度依賴股四頭肌導致髕腱負荷達體重8倍。
易引發起跑后肌群協調性紊亂。
去年她就這么跑的太狠。
今年說什么也得休息休息,不然的話估計就沒以后了。
事實上好好休息也不一定有以后。
她是79年的人,已經是70后了,現在不是21世紀初,80后現在在里面都算是老將,何況一個70后的成員。
今年她的最好成績其實也就是10.93左右。
這個成績很明顯,已經不具備世界第一線的獎牌爭奪能力。
不過她年紀這么大,拼完一年奧運年休息休息是應該的。
對于她這種名將來說重點當然還是奧運會,如果只能保一頭的話。
奧卡巴雷的起跑姿勢同樣標準,她在起跑前會調整好自己的呼吸,讓自己的身體和心理都處于最佳狀態。
當槍聲響起,起跑動作流暢而有力。
腿部的蹬伸動作迅速而協調。
她的起跑技術優勢在于對節奏的把握,在起跑瞬間,她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動作節奏,避免因過于急促而導致動作變形,從而保證了起跑的效率。
這種對節奏的精準控制,使得她在起跑階段能夠迅速擺脫靜止狀態,進入加速階段。
采用“4-2呼吸法“,使膈肌處于最佳力學位置,槍響時核心剛度提升15%。
蹬伸策略對比去年,也有所改變。
這也是今年大幅度突破進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采用“階梯式發力“——
前0.1秒專注伸膝。
膝關節角度從90°→150°。
后0.1秒疊加伸髖。
髖關節角度從110°→170°。
避免力量矢量分散。
今年可以一口氣進入世界頂尖的級別。
奧卡巴雷技術上也提升了一大截。
難怪今年這么有自信。
穆納·李的起跑技術則側重于利用腿部的彈性勢能。
她在起跑時,腿部肌肉會預先進行一定程度的拉伸,就像一個被壓縮的彈簧,當槍響時,腿部肌肉迅速收縮。
釋放出儲存的彈性勢能,推動身體向前沖。
這種起跑方式能夠在短時間內產生較大的力量,使她在起跑階段獲得較快的初速度。同時,她的起跑動作幅度較大,這也有助于她在起跑時獲得更大的向前沖力。
肌腱回彈周期,跟腱儲能-釋能周期0.18秒,與步頻匹配,形成“彈性共振“。
擺動腿膝關節最大屈曲度130°,甚至比杰特爾還要大10°。
減少轉動慣量0.05kg·。
擺腿角速度提升10%。
就是這種“彈性共振”的跑法,容易彈性系統負荷達極限,比如跟腱張力420n。
若持續輸出可能引發腱病。
李雖然不是80后,但也是81年的人,這個時候年紀也早就已經超過了30。
頂著32歲的年紀,其實出現下滑也無可厚非。
她已經不是當年的她。
起碼。
今年的她已經沒有巔峰的能力。
這個跑法在她巔峰的時候給她帶來了不少收益。
可惜的是現在來看。
已經開始進入了收益的反面,開始給自己的負面效果買單。
今年她事實上硬實力已經跌破了11秒。
在接近滿分的情況下,也只能跑到11。
看看當年,可是也能跑到10秒85的人。
可惜時過境遷。
現在已經沒有這個能力了。
特殊的彈性共振跑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