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開始只有負面效果。
很難再給她產生正反饋。
她的職業生涯也沒有再打開過一次11秒。
徹底開始走向下滑。
斯圖爾特的起跑技術則強調身體重心的快速轉移。
在起跑時,她會將身體重心迅速向前移動,使身體在起跑瞬間就處于向前加速的狀態。通過這種方式,她能夠更快地擺脫起跑時的靜止慣性,進入加速階段。
而且她的起跑動作協調性很好,手臂和腿部的動作配合默契,能夠有效地推動身體前進。
這種重心轉移的技術,需要運動員具備良好的平衡感和身體控制能力。
斯圖爾特是大長腿的運動員。
兼具大長腿的優勢,那就要承擔大長腿的劣勢。
超過1米75的身高。
她的啟動做法是——
通過增大髖關節前擺幅度。
達45°。
同時補償腿長帶來的擺腿延遲。
使支撐期/擺動期比例維持1:1.2。
擺臂幅度達50°,常規35°。
通過增加上肢角動量,平衡下肢慣性力矩。
技術上是通過通過“屈踝跑法“。
也就是所謂踝關節背屈15°。
減少足著地時的制動沖量18%。
來進行盡快的啟動加速。
她今年是29歲,女子運動員時間比較長的話還算是一個巔峰的尾巴。
今年依然能夠打破11秒,但是能夠打破的不多。
她的這種屈踝跑法。
曾經讓她在女子短跑上也很有存在感,但是隨著年紀越來越大,自己的身體機能逐漸下降,已經很難再完美維持這種跑法需要的身體能量。
雖然說她有過自己的光芒。
到了這個程度的運動員,基本上都有一套自己的特殊機制。
現在就看看你這套機制用到頭之后還能不能有新的改變。
或者是說引入新的機制來延長你的特殊機制的續航。
她的旁邊就是她的老鄉布朗。
斯圖爾特如果說還能夠勉強開十一秒。
那么在榮譽上盛極一時的布朗。
在去年還能和陳娟殺的天昏地暗的她。
今年就像是換了個人。
坎貝爾·布朗的起跑技術有著自己獨特的風格,她在起跑時會微微抬起頭部,這樣可以讓她在起跑瞬間更好地觀察前方的跑道情況,同時也有助于她調整呼吸。
她的起跑反應速度雖然不是最快的,但的起跑動作非常穩健,能夠在起跑階段保持身體的平衡。
她在起跑時,腿部的蹬伸力量均勻,能夠持續地為身體提供向前的動力。
這種穩健的起跑方式,使得她在起跑階段不會出現較大的失誤,為后續的加速階段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不過。
這種跑法更加接近于200米。
膝關節屈伸峰值力矩控制在200n·以內,比杰特爾低25%,通過延長蹬伸時間減少沖擊負荷。
每10米進行一次視覺定位。
標記跑道特定紋路。
通過空間參照維持加速信心。
減少主觀疲勞感。
這也是布朗的一個秘訣。
可惜。
今年的她整個都是在休息狀態。
去年奧運年拼的太兇。
今年多少給自己休息休息。
雖然今年她也31歲了,但是他的巔峰課還沒有結束,一直會持續到2017年。
到2018年才開始,斷崖下跌。
現在還早著呢。
最大的問題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