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她的起跑動作節奏感很強,能夠讓她在起跑時保持穩定的速度增長。這種身體協調性的優勢,使得她在起跑階段能夠迅速進入狀態,為后續的加速階段做好準備。
肩關節、髖關節、踝關節在蹬伸瞬間形成“三關節共軸“。
角度分別為170°、165°、85°。
力量傳遞效率達91%。
前庭系統敏感度提升20%。
通過半規管感知身體姿態變化。
實時調整蹬伸力量配比。
想法其實很好,就是……
04年她受過那次大傷,已經摧毀了身體的三關節共軸調動。
讓她再也回不到當初超級少女的場面。
現在別說10.77,就算是11秒。
都是她的能力范圍不遠處。
這就是為什么說,一定要科學開發,不要受傷。
因為一受傷。
就會問題很大。
甚至留下難以愈合的暗傷,損耗自己整個未來的潛力。
這些人你可以看到都是各有千秋。
每個人各有手段。
不過。
里面最有手段的……
還是陳娟。
陳娟是所有參賽選手中唯一采用曲臂起跑的選手。
只見在起跑時,她的雙臂彎曲呈一定角度,放在身體兩側。
當槍響時,她的雙臂迅速向后擺動,同時腿部用力蹬離起跑器。
這種起跑方式的原理在于利用雙臂向后擺動產生的反作用力,增加身體向前的推動力。
從物理學角度來看,根據牛頓第三定律,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陳娟通過雙臂向后擺動,獲得了一個向前的反作用力,從而使身體能夠更快地向前加速。
而且這種曲臂起跑方式能夠讓她在起跑瞬間獲得更大的加速度,迅速超越其他選手。
只見她雙臂彎曲120°。
槍響時以240°/s角速度后擺。
產生向后沖量18n·s。
根據動量守恒,獲得向前反沖Δv=0.36/s。
胸大肌、背闊肌激活度達最大自主收縮的85%,形成“軀干-上肢“的剛性傳力鏈,減少傳統擺臂的能量泄漏。
重心投影點距前腳支撐面中心15,形成“前傾力矩“。
通過減小蹬地角,將更多力量轉化為前進動力。
就是這個起跑。
讓她這個大高個。
也可以在啟動環節。
占據優勢。
砰砰砰砰砰。
起跑之后,選手們迅速進入加速階段。
這一階段,選手們需要不斷加大步幅和提高步頻,以最快的速度提升自己的速度。
比如杰特爾。
進入加速區。
她的腿部動作頻率逐漸加快。
步幅也不斷增大。
她的加速技術特點在于力量和節奏的完美結合,每一步都充滿了力量,同時又能保持穩定的節奏。
通過快速地蹬地和擺臂動作,推動身體向前加速。在這個過程中,她的腿部肌肉快速收縮和舒張,產生強大的爆發力,使她的步幅能夠迅速增大。
而且她的擺臂動作與腿部動作協調配合,能夠有效地維持身體的平衡,同時也為腿部提供了額外的推動力。
從運動生理學角度來看,她在加速階段充分調動了腿部的快肌纖維,這些快肌纖維具有較強的爆發力,能夠在短時間內產生較大的力量,從而使她的速度迅速提升。
奧卡巴雷在加速階段,她的身體前傾角度逐漸減小,開始逐漸調整身體姿態,為途中跑做準備。
她的加速技術側重于對速度的平穩提升,她不會急于一下子將速度提升到最高,而是通過逐漸增加步幅和步頻,實現速度的穩步增長。
畢竟她是里面最高。
天然前面就有劣勢。
這沒辦法。
加速過程中,能夠很好地控制自己的呼吸節奏,保持身體的氧氣供應,這有助于她維持肌肉的力量和耐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