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是蘇和趙就算了。
你憑什么?
憑什么可以壓著我?
你算什么人啊?
這種心態讓加特林有些爆炸。
砰砰砰砰砰。
極速爆發!
這個時候加特林想要拉回來。
想著極速區應該可以干掉他。
就在這個時候。
張培猛做出了自己的回應和調整。
擺動腿前擺時。
膝蓋高度剛好與腰部齊平。
小腿自然折迭。
落地時腳尖對準身體中線,每一步的誤差不超過3厘米。
當跑到50米處,他突然做了個驚人動作——上半身瞬間挺直0.5秒。
這個反常規的直立調整。
其實是為了緩解髂腰肌的疲勞。
如同f1賽車在彎道時短暫松油門調整重心。
這種大膽的技術處理讓他在沖刺階段仍能保持動作不變形,當其他選手因肌肉疲勞出現步幅縮水時,他的步幅誤差始終控制在0.05米以內。
在極限的運動里面就是這樣。
你比別人多休息了一點點的單位。
多放松了一點點的時間。
你的肌肉反饋就會完全不同。
肌肉供血也會不同。
這么來一下。
整個極速。
都可以,爆發起來更有感覺。
更有持久性。
同時擺動腿落地前,小腿以30度角快速扒向地面。
這種動作能將地面反作用力提高利用。
這讓。
加特林遲遲都沒有獲取到他想要的效果。
本來加特林想著這一場比賽六巨頭都不在,卡特也不在,自己可以穩穩當當刷個冠軍。
沒想到這一些人都不在,竟然也還有人要和自己做梗。
你算什么?
你也要欺負我???
加特林被四巨頭壓的喘不過氣。
沒想到現在又變成六巨頭。
關鍵是這六巨頭還沒有他的份。
更加感覺難受。
加特林決定認真了。
他的頭部與軀干保持在同一條中軸線。
左右晃動幅度控制在1.3厘米以內——這個數據比年輕選手的平均值低40%。
足以顯現他的基本功有多好。
難怪格林這個技術皇帝連博爾特都噴,就是在技術上不怎么噴加特林。
擺動腿前擺時,大腿與地面夾角始終維持在88度。
小腿折迭角度精準到135度。
就像是。
他的肌肉就像預裝了操作系統。
每個動作都按預設程序執行。
同時,他采用小幅度高頻擺臂技術。
擺臂幅度控制在肩關節前后35厘米區間。
肘部彎曲角度恒定為95度。
通過減少橫向擺動消耗,將動能損失率降低至11%,比同場選手平均水平低5個百分點。
他的支撐腿著地時,膝關節彎曲角度為165度,踝關節背屈25度,形成一個高效的緩沖-蹬伸系統。
這種技術能夠有效減少地面沖擊力對肌肉的損傷,同時將蹬地力量的85%轉化為前進動力。
但……
花樣是整的不少。
就是差距。
并沒有縮小多少。
七十米八十米。
加特林是在縮小差距,但是這個差距的縮小速度。
讓加特林已經著急起來了。
其實說白了,技術問題做的不大。
但就是。
他現在的硬實力。
不夠用。
如果是去年,那都能夠拿下來。
但是今年因為要給自己身體足夠的恢復和休閑時間。
加特林并沒有讓自己。
太過于往死里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