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跳過程中,他的雙臂完成關鍵動作:左手向前上方揮出,掌心朝前,像推開無形屏障;右手向后下方猛甩,與左手形成強大的扭矩力。
這種不對稱擺臂技術能有效提升身體騰空高度和遠度,是許多頂尖跳遠選手的標志性動作。
當起跳腿完全蹬直時,他的身體與地面夾角達到22度,這一角度經過科學計算,是兼顧遠度與騰空時間的黃金比例。
離開起跳板后,李金者迅速進入“挺身式“空中姿態。
他的擺動腿積極下壓,與起跳腿并攏。
同時挺胸展髖,雙肩后拉,整個身體呈反弓形展開。
這種姿態不僅能延緩落地時間,更重要的是通過伸展軀干,為后續收腹舉腿動作預留足夠空間。
在空中飛行的0.8秒內,他的身體始終保持著微妙的平衡。觀察高速攝像機畫面可以發現,他的頭部始終保持正直,目光平視前方,這有助于維持身體中軸線穩定。
當身體到達拋物線頂點時,他開始啟動收腹舉腿動作。
雙腿屈膝上抬,小腿前伸,同時上體前傾。
雙手盡量前伸觸碰腳尖。
整個動作一氣呵成,如同繃緊的弓弦突然釋放。
不得不說。
他的確是有幾把刷子。
這幾個月連續跳出讓人惹眼的好成績。
不是假的。
正兒八經的有實力。
在即將觸沙的瞬間,李金者將雙腿前伸到極致,腳尖勾起,膝蓋彎曲呈90度。
這種“扎馬步“式的落地姿態,既能增加落地點的遠度,又能緩沖沖擊力保護關節。
雙腳插入沙坑的瞬間,他的身體順勢前傾,雙臂迅速前擺,帶動重心前移,避免后坐導致成績無效。
落地后,李金者并沒有立刻起身,而是保持前傾姿勢向前滑行半米,確保身體其他部位不觸沙。
起身時,他下意識地回望沙坑——清晰的腳印距離起跳板……應該是八米以上了!
這一成績讓他瞬間握緊拳頭,向裁判席點頭致意。
天朝體育臺。
“李金者開始啟動。”
“速度不錯,動作很流暢。”
“起跳!”
“越出!”
“看看看看最后成績,希望能夠超過8米……”
“8.05!”
定睛一看之后。
楊劍頓時心情就好了起來,大聲的宣布。
“8米05雖然沒有第一跳成績那么好,但是這個成績也足夠了。”
“這個狀態相當的好,把這樣的狀態拿出來,兩天后的決賽恐怕很有希望,有希望爭奪一下獎牌呀。”
李韜也為這個成績感到肯定。
李金者。
如果好好發揮。
這一次世錦賽真不是沒機會。
可在原本的時間線上,他這一跳之所以成績不佳是因為……
當時他的右腳鮮血已經滲透過層層紗布往外冒,無法脫鞋調整。
這是他自己賽后和記者懊惱說出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