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調整。
起跨角度與重心軌跡的協同!
謝文君小腿爆發力直接影響起跨角度與身體重心軌跡。
只見他起跨時,小腿三頭肌以380n的峰值力量蹬地。
使起跨角度穩定在67.31°。
生物力學研究表明,該角度相比自己曾經的的72°,可使身體重心拋物線高度降低0.05米。
水平速度保持率提升3%。
其技術要點在于:蹬地瞬間小腿快速伸展,同時踝關節背屈至15°。
因為要將力量沿身體縱軸傳導,避免側向分力造成的速度損耗。
這個時候雖然托馬斯.拉加德速度也很快。
但并沒有讓謝文君感覺到難受。
事實上別說后面的托馬斯.拉加德。
就連前面的理查德森。
好像也并沒做得特別夸張。
并沒有給謝文君現在特別大的壓迫力。
當然你可以說這是因為理查德森半決賽也沒有竭盡全力,只是隨便跑跑。
但就算是人家隨便跑跑。
那不也還排在第一位嗎?
這說明一般人即便是面對人家的隨便跑跑也會壓力山大。
難以抵御。
第七個欄。
到了后面。
謝文君知道。
自己要繼續提高過欄瞬間的能量轉化了。
這也是今年冬訓,孫海瓶問了拉爾夫.曼后,親手制定的方向。
精彩的來了。
只見謝文君啟動擺動腿快速前擺機制!
過欄時,謝文君擺動腿的快速前擺依賴小腿爆發力的協同作用。
當起跨腿蹬離地面后,小腿三頭肌立即轉為離心收縮,控制擺動腿以3.2rad/s的角速度前擺。
這一過程中,小腿肌肉的彈性儲能發揮關鍵作用,通過預先拉長儲存能量,在擺動腿前擺時釋放。
使擺動腿末端線速度達到8.5/s,比自己之前平均快0.3/s左右。
這是。
有效縮短過欄時間。
第八個欄。
這個時候理查德森雖然還在前面。
還在領跑。
可。
他的背影已經越來越清晰可見。
這就說明。
自己正在接近他。
而不是在被他甩開。
越來越接近。
才會越來越清晰呀。
軀干前傾與小腿發力的耦合!
之前其標志性的68°軀干前傾角度。
需要小腿爆發力提供穩定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