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文君也沒想到。
自己旁邊居然一邊是大衛.奧利弗。
一邊是瑞安.威爾遜。
說真的。
這真是個魔幻的感覺。
當然不是說這種搭配沒出現過。
在此之前這樣的搭配也幾乎都是國際賽場上常有的場景。
他自己也經常看見。
只是這個人。
不是他自己。
只是現在?
換成了他自己。
……
“好了,現在運動員都已經站在了自己的道次上,我國選手謝文君身處第5道,這種感覺一時間讓我好像有些恍惚啊。”
楊劍的話,讓李韜也有同感。
真是沒想到。
劉祥退了。
緊接著還能有咱們自己人站在這個中間的道次上。
光是看到這一幕。
估計無數人都覺得這值了。
就算是沒有跑好。
拿不到金牌。
光是這個場面都足夠他們駐足觀看。
沒辦法,誰就在此之前這個項目咱們都是奔著金牌去的呢。
現在能覺得這樣。
那已經是低規格。
低要求了。
“大家摒棄凝神,好好欣賞這接下來的13秒吧。”
楊劍說完。
電子口令已經響起。
onyourarks。
運動員們都在起跑線上做好準備。
set。
劉祥也在家里。
停下了腳步。
駐足觀看這場比賽。
即便是退役了。
他的心理。
還是牽掛著這樣一場運動的。
“起跑還是很重要的,看看謝文君會怎么做。”
嘭———————————
槍聲一響。
比賽開始。
這次沒有人搶跑。
人的適應能力果然是很高,對比剛剛開始實行零容忍的2011年大邱。
那個時候絕大部分的反應都會偏慢,束手束腳。
這才過了一個大賽周期。
基本上大家都有所適應。
第一道的威廉·夏爾曼深知自己的優勢在后程沖刺,因此在起跑階段采取了——求穩為主,蓄力為輔的策略。
他的起跑器抵足板設置距離起跑線稍遠。
前起跑器距起跑線約一腳四分之三距離。
后起跑器距前起跑器約一腳又四分之一距離。
這樣的設置讓他在啟動時能夠更充分地蹬地發力。
槍響后,夏爾曼的反應時間為0.148秒,啟動階段他的前四步采用相對保守的加速節奏,步長分別為1.2米、1.3米、1.35米、1.4米,頻率穩定在每秒4.5步。
他沒有追求像理查德森那樣極致的爆發加速,而是著重保持身體重心的平穩過渡,避免因過度加速導致重心失衡。
在向第一欄推進的過程中,夏爾曼通過小幅調整手臂擺動幅度和頻率來微調節奏。
左臂擺動高度略低于肩部,右臂后擺至腰部后側。
試圖這種擺臂方式有助于維持身體平衡的同時,為后續加速保留力量。
當進行到第七步時,他開始有意識地將重心前移,為第八步起跨做好準備。
來到欄前。
起跨時他的起跨腿蹬伸相對穩健。
蹬伸角速度約為290°/秒。
擺動腿則以適中的角度前擺。
確保順利過欄的同時,為后程加速留存體力。
當然他這么做也是為了盡可能的出成績。
不能跑多快就跑多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