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他的職業生涯最快也就是13秒26。
盡可能穩定住自己的成績。
就足夠了。
想要往前沖。
他自己都明白,不太可能。
他就是想在這里留下一個好的成績。
所以他選擇這樣的跑法。
在個人戰術和最后的結果上來看,你不能說他有錯。
因為如果亂來的話,在極其考驗節奏的110米欄比賽中。
只會死的更慘。
在他旁邊的牙買加選手安德魯.萊利。
就顯得欲望積極得多。
今年無風13秒14的成績。
就是他最大的底氣。
而且這場比賽梅里特沒了。
還有自己的隊友漢斯勒·帕吉門特也沒了。
那這在他看起來。
自己就有機會了。
這就是一些賽前被看好的種子選手突然失去了比賽資格,所會帶來的心態變化。
簡單說就是——
他認為自己行了。
這是自己爭取獎牌的大好機會。
你還別說。
一開始。
安德魯·萊利就展現出加勒比選手特有的爆發力和靈活性。
雖然技術上也是八步。
但依靠強大的爆發,還是很快就沖了出去。
反應個人是里面的第一位。
時間是0.135。
他采用七步上欄,起跑后前三步步長分別為1.3米、1.45米、1.6米,頻率高達每秒4.9步,展現出強大的啟動爆發力。
與其他選手不同的是,他在起跨前特意將身體重心向左側偏移5厘米。
這種“側傾式”上欄技術是他的標志性動作。
說是說能有效利用身體的旋轉慣性。
使擺動腿更快地越過欄架。
但是。
凡事有利就有弊。
怎么可能都被你占了好處。
那么這么做,是有特點。
那么弊端是什么呢?
或者說代價是什么呢?
當然有。
就是。
當萊利的擺動腿過欄時,踝關節呈現出超常的背屈角度。
這種柔韌性使他的小腿幾乎與欄架平行掠過,減少了過欄阻力。
但這種激進的技術也伴隨著風險。
如果一旦步點出現偏差。
就容易導致碰欄失誤。
當然第一個欄架他處理的不錯。
沒什么大問題。
既然沒有問題,那么收益也不錯。
作為東道主選手,舒本科夫在第七道采用了穩中求進的八步上欄策略。
可以看到他的起跑器設置比謝文君稍寬。
旨在增強橫向穩定性。
槍響后,他以0.154秒的反應時間啟動,前四步采用均勻加速模式。
步長從1.25米逐漸增加到1.55米。
頻率保持在每秒4.6步。
這種保守但穩定的啟動方式有助于減少失誤概率。
而且他現在也不是那種要前面跑出多大優勢的跑法。
只要穩中求進就行。
他也沒有進入自己的巔峰。
那些標志的巔峰動作目前還有些做不出來。
在接近第一欄的最后三步,舒本科夫展現出強大的節奏控制能力。
雖然沒有到自己的巔峰,但舒本科夫還是展現出了諸多的不同。
比如他通過微調步頻。
從4.6步/秒提升至4.8步/秒。
相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