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也沒有了巔峰時期開12秒90的能力。
事實上他現在連13秒都開不了。
好在已經沒有了那些超級高手。
那么開不了13秒。
就要有開不了13秒的跑法。
奧利弗現在都開始用上腦子了。
劉祥看著都覺得。
有些神奇。
看起來年紀。
真的能催化不少的人變化呀。
啟動擺臂也調整了。
前兩步擺臂幅度僅為正常幅度的70%,左臂前擺至胸口位置,右臂后擺不超過臀部,這種克制的擺臂方式有效減少了軀干的旋轉慣性,使身體重心平穩前移。
從第三步開始,奧利弗進入漸進式加速階段。
他以0.15米的步長增幅穩步推進,步頻從每秒4.2步逐漸提升至4.8步。
這種線性加速模式,使他的身體重心始終保持在理想的拋物線軌跡上。
賽后通過三維數據分析顯示,他在加速過程中,每一步的重心投影始終保持在身體前方20-25厘米的黃金區域。
這一數據比同組選手平均水平高出12%。
也比自己當年高出了5%以上。
就是可惜他的爆發力掉了。
不然的話。
就光是這一招。
就足夠讓他變得更強。
但是好在他現在也做出了技術上的改變,依靠技術上的增強,填補自己身體素質下滑帶來的影響。
在第五步時。
奧利弗展現出獨特的技術細節:
他刻意將支撐腿的膝關節彎曲角度控制在145°。
形成“彈性蓄力”姿態。
這種介于伸直與彎曲之間的角度。
能夠在不損失速度的前提下。
為后續起跨儲備彈性勢能。
這個時候他還沒有在第一的位置。
這對于以前的他來說,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但是現在他能夠壓下性子。
一步一步的做助推。
而且他現在。
可也是七步上欄啊。
劉祥看著。
發現第六步是奧利弗七步上欄技術的精髓所在。
他將步長縮短至1.55米,比上一步減少0.1米。
這一“制動式調整”蘊含著深刻的運動學原理:
通過主動縮短步長,他能夠將身體重心迅速后移15厘米。
為最后一步的起跨創造更大的調整空間。
根據國際田聯的統計數據,采用此技術的選手,起跨點誤差率比常規選手降低37%。
而按照以前的經驗來看。
奧利弗的失誤率就是所有頂級選手里面。
可能最高的一個。
現在身體素質下來了,他必須要做出權衡和調整。
不能再像以前那樣猛打猛沖,不管不顧。
可以看到。
奧利弗在這一步的蹬地動作堪稱教科書級:
支撐腿踝關節背屈角度達到25°。
小腿三頭肌爆發式收縮產生3.8倍體重的蹬地力。
同時,擺動腿提前開始預擺,膝關節彎曲角度從90°迅速縮小至60°。
形成“折迭彈簧”狀態。
這種上下肢的協同預加載,使他的身體在進入起跨前就已積蓄充足動能。
然后就是起跨。
進入起跨瞬間,奧利弗的起跨腿。
瞬間。
展現出驚人的爆發力。
蹬伸角速度達到310°/秒,髖關節伸展幅度達165°,這種極限伸展使他獲得了2.15米的理想起跨距離。
更關鍵的是,他的擺動腿采用獨創的“雙軌跡劃弧式上擺”技術。
也就是先向身體外側劃動45°。
修正因七步上欄可能產生的橫向偏移。
再迅速前擺直指欄頂。
這種復合式擺動軌跡,如果通過三維運動捕捉系統分析可以發下,可使身體重心偏移量減少18毫米。
相當于跨欄誤差率降低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