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手臂擺動方面,沃倫威爾的擺臂幅度更大,頻率也更快。外側手臂前擺時,肩關節前屈角度達到75度,后擺時,后伸角度達到40度,擺臂頻率比謝正業快0.2次/秒。
這種大幅度且快速的擺臂,不僅有助于維持身體平衡,還能通過產生的慣性力帶動身體前進,為腿部提供額外的助力。
接近弧頂。
接近弧頂前,腳剛落地的瞬間,沃倫.威爾像拉開的弓,每塊肌肉都在“憋勁”。
他的右腳落地時,不是全腳掌拍下去,而是前腳掌外側先“咬”住跑道,鞋釘蹭地的瞬間甚至都要帶起一點塑膠顆粒。
膝蓋沒完全伸直,還保持著15度左右的彎曲,像個沒壓到底的彈簧。
這時候你能注意到他的右臀比左側明顯凸起一塊,那是臀中肌在發力,把大腿往外擰了個小角度,褲腿順著這個勁兒往外側繃緊。
肩膀不是平的。
左側肩膀比右側低了差不多兩拳。
后背的肌肉像被一只手從左側拽著。
肩胛骨往里收得緊緊的。
左臂剛擺到腰側,肘部彎得更厲害,像要把拳頭塞進肚子里。
右臂卻已經甩到胸前,大臂幾乎和地面平行。
這時候他的頭是歪的,下巴朝左前方,眼睛盯著前方3米左右的跑道內側線,像是在瞄準什么。
瞄準什么?當然是瞄準弧頂過去那一瞬間的切入點。
就在他身體正對著彎道最彎的那個點時,你會發現整個身體的傾斜角度突然變陡了。
從側面看,他的軀干幾乎要和地面成45度角,肚子往里凹,腰腹的肌肉硬得像塊木板,把上半身“架”在那個角度上。
這時候他的右腳還沒離地,腳跟已經抬起來,整個腳掌外側用力往跑道上“碾”,小腿肚子鼓得像個小山包,連青筋都能看清。
再看髖關節,右腿的胯骨明顯比左腿突出,像是被一股力量往外掰,大腿幾乎要橫著甩出去。
左腿這時候剛落地,腳尖朝內側扣,膝蓋往外撇,形成一個“剪刀”似的姿勢。
擺臂也到了最夸張的時刻。
右臂往前甩出的幅度能碰到胸前的號碼布,拳頭幾乎要超過身體中線。
左臂卻猛地往后擺,肘部快打到腰后面,左右臂的擺動幅度差了快一倍。
這是離心力對抗與重心控制。
過去!
右腳開始離地時,你會看到他的腳趾用力摳了一下跑道,然后整個腳像被彈起來一樣,腳踝往回收,腳跟幾乎要碰到屁股。
這時候他的右胯往下沉了一點,大腿帶著小腿往前提,膝蓋彎得比落地時更大,像是要把腿“卷”起來往前送。
這個重點,就是“卷”。
這樣的話,他的上半身的傾斜角度稍微回了一點。
但同時左側肩膀還是低著,后背的肌肉慢慢放松了些,肩胛骨往外擴了一點。
右臂已經擺過了胸前,開始往后甩,擺臂的幅度小了點,速度卻更快。
左臂從后往前擺,肘部打開了一些,拳頭擦著腰側往前送。
等于是在過去的瞬間就已經進入了下彎道的準備姿態!
謝正業則是接近弧頂前,右腳前腳掌外側先著地,膝蓋保持彎曲。
右臀中肌發力,大腿往外擰。
左側肩膀比右側低,后背肌肉收縮,肩胛骨往里收。
左臂肘部彎得更厲害,右臂擺到胸前,大臂幾乎和地面平行。
過弧頂時。
身體傾斜角度變陡,軀干幾乎與地面成45度角。
身體傾斜角度變陡,軀干幾乎與地面成45度角。
外側手臂的擺動幅度更大,有助于平衡身體在彎道上的離心力,同時通過擺臂的力量帶動身體向前。
髖關節向右腿的胯骨明顯比左腿突出,左腿腳尖朝內側扣,膝蓋往外撇。
過弧頂后。
右腳腳趾用力摳地,然后整個腳像被彈起來一樣,腳踝往回收。
右胯往下沉了一點,大腿帶著小腿往前提。
上半身傾斜角度稍微回正,肩膀和后背肌肉放松一些。
其實你不能說謝正業做的不好。
其實他在這里做得很好了。
就是對比之下。
沒錯,又是對比。
沃倫.威爾在這里做得更加的細致,更加的利用好了力學原理以及身體的過彎反應。
簡單來說就是——
他的傾斜角度比謝正業陡,但身體沒有晃。
因為腰腹和后背的肌肉像鋼條一樣把姿勢“釘”在那里;擺臂幅度差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