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擺時不再一味追求幅度,而是加快了擺臂的速度,手臂從后往前甩的過程更急促,帶起的風都比之前明顯。
核心收得更緊,腰腹肌肉隨著步伐的節奏輕微起伏,把送髖的力量和擺臂的慣性擰成一股,讓每一步的推進都更順暢。
150米。
謝正業的步頻稍微降了點。
但每一步的蹬地更用力。他的肩膀開始隨著擺臂輕微前后轉動,把上半身的力量更多地融入步伐,落地時腳掌接觸地面的聲音比之前更沉,像是在積蓄力量。
膝蓋的緩沖幅度比之前大了些,卻能更快地從緩沖轉到蹬伸,整個動作的節奏從“快”轉向“穩”。
這個轉變很及時。
如果繼續按照之前的節奏往下走。
很可能會出現節奏崩塌,步頻難以跟上自己的運轉。
這樣做的話可以提前進行節奏的變動。
優化整個百米的成績,而不僅僅只是用來前面150米成績的提供。
還是那句話,這是200米的比賽。
需要考慮的是整個200米的速度。
而不是僅僅只有150米。
沃倫威爾則是擺臂前送。
肘部的彎曲角度稍微收了點,讓擺臂更緊湊,配合著步長形成了穩定的節奏。
他的髖部轉動幅度也比之前小了些,卻更精準。
每一次送髖都剛好能帶動大腿前擺到最適合的位置,落地時腳掌的著地角度幾乎沒有偏差,蹬地的力量均勻而持續。
當然150米過后,謝正業還保持著優勢。
因為他前面發揮的更好。
曲臂起跑加上他原本就硬實力更強的100米。
在同樣的牙買加跑法下。
當然是壓制了沃倫.威爾。
不過這個優勢已經很小了。
從過弧頂之后的下彎道。
到彎道進直道的大直道前面是50米。
也就是說在150米之前。
沃倫.威爾都依靠自己更好的技術能力以及準備,反而在這一段壓過了謝正業的速度。
這個時候他已經漸漸開始追上謝正業了。
謝正業這一段還是跑的不夠好。
不過他畢竟只有19歲,還是有很多細節做的不夠完善。
但是這很正常。
沃倫.威爾可是比他大了三四歲呀。
而且還是在最長能力和技術以及身體發育的這三四歲。
你別看謝正業的pb是19.74。
比沃.倫威爾要高。
但事實上,這是在高原以及大風的情況下出現的成績。
你要知道他冬訓的時候可是只有19.85,順風0.2米每秒的成績。
大概也就是硬實力,19.86。
在賽季過程中當然會繼續的提高,隨著比賽的加深,身體狀態的調動也會更好。
但是這不足以讓他跑到19.74。
所以。
在零風的情況下。
在莫斯科能跑多少?
在略微濕潤甚至有點積水的跑道上。
能跑多少?
在溫度沒有那么好的情況下,能跑多少?
能不能開19.80?
這才是他的問題。
別看和他的pb差了這么多,但事實上你想要在平原的地方去開19秒80。
可要比謝正業在高原和大風上跑出19秒74難度更大。
所以這對于他來說也是挑戰。
能不能在這一場戰勝沃倫.威爾?
就是他能不能奪牌的最關鍵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