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這一棒只要不被拉開太多,甚至只要能夠頂住守住第四的局面。
就夠了。
畢竟牙買加和美國的這一棒,同樣是能夠打開11秒的高手。
所以她們才能夠無所謂交接。
反正硬實力都能啃上去。
好在通過更好的交接技術抄到前面的小鷹國第二棒,她的硬實力今年也不過只有11秒35左右。
這就給了,即便是能夠依靠交接反超過去,但也沒有在純跑動上占據優勢。
畢竟咱們的交接也做的不是特別差,起碼比以前那一批交接做的好多了。
也就是這兩個小姑娘,第一次就跑大賽決賽。
多少有些不適應,經驗不足。
才讓交接的時候明顯趨于保守。
畢竟還是害怕犯錯。
這沒有什么問題,多跑就會好的。尤其是好不容易進入決賽,與其犯錯與其太莽,還不如稍微保守一點。
依靠純跑動去接近就行。
進入直道加速階段,她的步頻提升呈現出階梯式特點:接棒后第1至3步,步頻穩定在4.5步/秒,讓身體適應持棒奔跑的重心變化。
第4步開始,步頻以每步0.1步/秒的幅度遞增,至第7步時達到峰值,這種漸進式加速與牙買加選手凱倫·斯圖爾特的“瞬間爆發”不同,她的股四頭肌收縮力度從接棒時的60%逐步增至85%,避免了肌肉突然過載導致的動作變形。
她的腓腸肌在蹬地瞬間的活躍度比其她選手高10%,這意味著小腿肌肉在推送階段能提供額外的向前推力,讓每一步的有效前進距離增加2至3厘米。
這個設計也更加符合她的生理結構。
看著前面的小鷹國第二棒阿什莉·納爾遜,她覺得好像也沒這么強。
起碼剛剛能夠反超更多利用的都是交接那一項,做得更加的極致,更加大膽。
經驗更足。
純跑動的方面。
其實相當的普通。
甚至可以說她今年整個狀態的提升很慢,一直到莫斯科這期間,在前面的100米比賽……
分別是11.56,11.64,11.60,12.20,11.48,11.40。
而其中。
最后兩場看起來成績提高了不少,進入了狀態,其實不然,因為你還要考慮一下比賽的風速以及比賽的海拔。
這兩場一場是2.8的大順風。
一場是2.7米每秒的大順風。
也就是說其實這硬實力和上面差不多。
完全是靠大風給吹到了這個成績。
所以說她其實現在的硬實力并不高。
你就算多給一點,最多也就是剛剛11秒40或者是打開11秒40。
莫斯科的天氣一般,最近不是在下雨就是積水,你很難指望她能跑出多快的成績來。
所以反而是孔令薇,有可能在這里能占據優勢。
能憑借純跑動。
去反殺前面剛剛超過去的小鷹國第二棒阿什莉·納爾遜。
砰砰砰砰砰。
砰砰砰砰砰。
孔令薇的肘關節始終保持90度夾角。
擺動時以肩關節為軸做前后鐘擺運動。
左右臂的擺幅差控制在5厘米以內。
遠小于小鷹國第二棒阿什莉·納爾遜15厘米的擺幅差。
之所以采取這種擺臂。
是因為這種這種擺臂可以讓她的軀干始終保持垂直于地面。
避免了因單側擺臂過強導致的身體側傾。
比如高速攝像機捕捉到。
在這樣的情況。
她在直道中段的身體左右晃動幅度僅為2厘米。
作為對比,而安德森則達到5厘米。
這意味著孔令薇每步用于平衡身體的能量消耗比對手少。
擺臂時,她的手腕保持微屈,掌心始終朝向身體內側,這種姿勢能減少空氣阻力,蘇神實驗室風洞測試顯示,她的擺臂動作產生的氣動阻力比“手掌外翻”姿勢低8%。
在呼吸與動作的協同上,孔令薇采用“三步一呼、三步一吸”的深度呼吸法。吸氣時恰逢左右腳交替落地的間隙,胸腔擴張的節奏與步頻形成1:3的共振,這種同步讓她的血氧飽和度在高速奔跑中仍能維持在96%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