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臀部肌肉是他來二沙島之后訓練最多的肌肉群。
自從蘇神告訴他。
跑步的推進力,根源是“髖部的轉動與伸展”,而臀部肌群是髖部運動的“核心控制器”。
他就對于屁股的熬打。
從沒有下過心。
跑步時,下肢的動作看似是“腿在擺”,但真正的動力起點在髖部。
當支撐腿落地后,需要通過髖部的后伸,把大腿向后“蹬”,完成推進,同時通過髖部的側向轉動,配合身體平衡,讓擺動腿向前擺送。
這兩個動作的力量、協調性,直接決定了每一步的“步幅”和“步頻”。
而這兩者正是速度的核心構成。
再看接力次極速/極速階段的特殊需求:
“啟動加速少,速度維持難”,
核心是要對抗“動力衰減”和“動作變形”。
張培猛在被逼無奈下,開始下意識的把更多的能量放在自己的屁股驅動上。
這一幕和前面的布雷克何曾相似。
布雷克也是在交接變得流暢后發現了自己可以在100米上爆發出更快更長的接力速度。
而這是他之前的那種交接方式,從來沒有感覺過的。
張培猛也是這樣。
因為從來沒有人把他逼到這個份上,之前的牙買加也能通過交接,大幅度吃掉對方的純跑動優勢。
導致也沒被逼到這個份上。
哪里知道,今年的牙買加突然交接就變得順暢了呢。
而且順暢之下,布雷克竟然也進行了蛻變。
那就逼得張培猛不能不作出調整。
這種調整是日常的訓練中不可能調動的精神狀態。
因為日常訓練中,你不可能把布雷克這種人請過來和你對抗。
即便是請過來了,因為沒有大賽的壓力。
你也做不到這樣的調動。
要不怎么說呢,運動員這個東西身體素質是基礎,但是當你身體素質到了一個標準之后,如何調動自己的狀態,反倒是成了關鍵。
就像是籃球里面的喬丹,他的身體素質各項技能拿出來都有比他強的。
可論狀態的調動。
沒有一個比他強。
同樣的,還有足球里面的梅西。
你光是身體各方面的素質有超過他的人吧肯定有而且還不少,但是對于這方面的運用以及對于狀態的調動,卻無人能出其右。
相信很多做過體育生或者是在體校訓練過的人,肯定會碰到這種類型的情況,一個人平常訓練里面看起來平平無奇,或者說沒有太惹眼的存在。
光是看訓練成績超過他的恐怕不少。
但是一放到正式的比賽里面,越關鍵的比賽只有人就發揮得越好。
甚至比那些平常的訓練成績比他好的人還要更好。
這其實就是狀態的調動。
有很多人只是把它當成心理素質的一種,這絕對是以偏概全。
對于運動員競技狀態的調動一直是一門有些玄學的話題,但是在現代科學的研究下也慢慢進行了研究。
如何調動自己的身體狀態,如何讓精神狀態和肉體狀態。合二為一,甚至如何讓你的精神狀態超越肉體狀態?
這都是為了需要深刻探討的部分。
但現在。
張培猛能做的就是。
下意識的去依靠自己,現在最強壯也是訓練最關注的部分。
人在陷入了困境之后,下意識就會選擇用自己最強力的部分作為支撐。
張培猛也是一樣。
只見他臀大肌是“髖部后伸的第一動力肌”——
當它收縮時,能直接帶動大腿向后上方伸展,把身體向前“推”出去。
臀中肌/小肌則負責“穩定髖部+控制髖部轉動”——
跑步時身體重心會隨雙腿交替支撐左右晃動,臀中肌收縮能防止支撐腿側方塌陷,避免身體歪向一側,同時配合髖部的轉動,讓擺動腿更順暢地向前擺,保證步頻的連貫性。
接力賽的第二棒,接棒時運動員已經通過前一棒的遞速和自身的預加速,進入了“次極速”或“接近極速”狀態,不像百米起跑要從0開始加速。
這個階段的最大挑戰不是“提速”,而是“如何在高速下保持步幅、步頻不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