砰砰砰。
最簡單最直觀的是——
08年在鳥巢需要四步才能到達的位置。
現在三步就到了。
以前他怕重心不穩,第一步總邁得小,結果得花兩三步才能把步幅打開。
現在他啟動前會輕輕擺一下髖,讓髖關節先“松活”,前幾步就能自然邁得大一些。
更重要的是,他的接棒手位置幾乎不動——早年接棒時手會跟著身體晃,布雷克得找他的手。
現在他用背闊肌把肩膀固定住,右手一直保持在身后一個固定的角度,像“伸著一個穩定的接棒點”,布雷克不用調整遞棒方向,直接送過來就行。
這種“遠區啟動+穩定接棒點”的配合,讓博爾特接棒時不用花時間調整動作。
早年他接棒后得先穩住身體,換手,再慢慢加速。
現在接棒時身體已經順著啟動的慣性往前跑了,接棒瞬間直接就能把步幅拉大。
進入高速加速階段。
相當于“少了一段調整期”。
速度銜接自然更快。
交接的關鍵不是“把棒遞過去”,是“讓兩人的速度順著接”。布雷克的極速維持和博爾特的遠區啟動,本質是在配合著“續上速度”。
這個概念。
今年牙買加隊做的不錯。
比起以前是好了太多。
牙買加隊的交接進化,說到底是從“兩個人各管一段”變成了“兩個人的速度焊成一條線”。
早年他們的交接是“布雷克跑完自己的棒,把棒扔給博爾特,博爾特再重新開始跑”——
中間有明顯的“速度斷裂”。
現在是“布雷克帶著高速把速度‘遞’給博爾特,博爾特接住這個速度直接往前沖”,中間幾乎沒斷檔。
策劃這一切的人自然是米爾斯。
這就是為什么米爾斯認為這一枚金牌板上釘釘。
他才是最清楚,只要能夠按照自己的設想完成。
不需要他們的教學技術,達到那些交接強國的水平。
只需要普通水平。
中人水平。
足以。
畢竟交接帶來的轉化可不僅僅只是時間的節省,還有對于運動員本身的變化,布雷克以及博爾特就是最好的例子。
他們兩人都在這個過程中,讓自己的純跑動優勢變得更大。
做到了這樣的水平后。
他不相信還有幾個人能攔得住他們。
在米爾斯的心里是這樣想的——
36米62也許是其余國家隊的極限。
也許是其余國家隊的世界紀錄。
但絕對不是牙買加的。
牙買加的新紀錄。
絕對會超乎想象的強。
即便是他已經把種花家交接力隊這些人的硬實力提升都考慮進去……
也絕對不是自己訓練的這一只牙買加接力隊的對手。
這一支隊伍。
就是人類的最強。
而且還有提升的空間。
畢竟交接技術還只是普通水平呢。
確實可惜這些人沒有那么強的動力去訓練交接技術,不然的話……
人類的極限。
絕對還能再快一大截。
不過。
收拾掉現在這個時間點上的所有國家隊。
已經。
絕對。
不成問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