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蘇神這里已經想好了,劍走偏鋒。
就目前來看,牙買加的交接比自己想象的還要順暢。
為了贏只能這么做。
畢竟他很清楚,今年除了牙買加。
沒有隊伍能跟得上。
畢竟美國對今年的實力。
相當的普通。
那即便是自己在這里交接,有所失誤,也能穩穩拿下第二。
那樣就足夠了。
既然已經穩穩拿第二,那為何不拼一把第一呢?
對的,第一,沖一把第一吧。
穩穩的第二又有什么意義呢?
再說了。
世錦賽銀牌又不是沒拿過。
還是世錦賽的接力金牌比較香啊。
想到這里蘇神,膽子頓時大了起來!
他要在這里做一個極其大膽的改變。
而且這個改變只需要他自己做好就行。
不需要后面的配合!
那就是……
下壓抽棒式!
核心邏輯就是——
用“瞬時咬合+主動抽離”壓縮交接窗口期!
常規下壓式的核心是“傳棒者送穩→接棒者握牢→傳棒者松手”的三段式流程。
而蘇神這里準備做的“抽棒式”的關鍵是將三段流程壓縮為:
“送棒插入→接棒咬合→抽棒脫離”……的同步動作。
核心原理是:
不等待接棒者完全握牢,僅通過棒體與接棒手的“瞬時摩擦力咬合”提供0.03-0.05秒的“抽離窗口”。
然后。
在接棒者未完全發力握棒時主動抽走棒體。
用“微小的握力風險”換“時間收益”。
這其實就是蘇神給自己留的后手。
這一招風險巨大,但是只要能做出來,那就能瞬間吃掉更多的對方優勢。
本來就是用來絕地反擊的。
既然是絕地反擊,自然就有風險。
而且這一把已經穩保第二了。
那這樣正好用來拼一拼!
從訓練數據對比看。
常規下壓式交接中“傳棒者等待接棒者握牢”的耗時占比達40%。
這部分時間正是需要壓縮的關鍵。
而“抽棒式”通過優化棒體形態與接棒手姿勢,可將“咬合摩擦力”在0.02秒內提升至足以支撐抽離的強度。
此時即使接棒者未完全握牢,也能通過摩擦力完成棒體傳遞,后續接棒者再通過“補握動作”加固,最終實現“交接總耗時減少0.05+秒的目標!
如果做的好的話。
甚至能夠朝著0.1進發。
當然失誤的概率非常大。
而且要在第4區的高速進行交接,只有那么一瞬間。
搞不定的話,還會拖累自己的節奏和速度。
那怎么辦呢?
不能怎么辦?
反正就是賭一把。
不行就拿第二唄。
說句實話,想到這里蘇神甚至有些興奮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