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海拔下的氧氣消耗在此刻達到峰值。多數選手會出現“欄間步頻下降”“過欄時間延長”的問題。
但這些問題。
在謝文君身上都沒有出現。
謝文君的技改優勢再次顯現——
七步上欄的啟動領先,讓他在前六欄節省了15%的體力。
此時的蹬地力度仍能維持在初始狀態的88%。
步頻穩定在3.7步/秒。
沒有絲毫衰減。
他的過欄技術在此刻升級為“節能模式”。起跨腿的膝關節屈伸幅度從140°降至138°,減少了股四頭肌的發力消耗。
擺動腿過欄時,腳尖微微內扣,進一步降低空氣阻力,過欄時間雖略有增加,卻節省了5%的體力。
這種“節能不減速”的平衡,是他在高海拔訓練中總結的經驗。
通過微調動作幅度,在耐力與速度間找到最優解。
贏不贏這場比賽開始之前就沒有懸念。
就像是劉祥之前說的那樣。
在亞洲比賽,只要他不失誤。
那他就是冠軍。
那現在這個說法換到了謝文君身上。
起碼在國內,在亞洲。
這個說法都能說得通。
劉祥在洲際賽場的降維打擊能力。
他基本都繼承了下來。
畢竟在原本的時間線上,他就是亞洲的第一。
這個時間線上08年就來了二沙島。
訓練都過了這么些年頭。
拿不出手才奇怪。
而且作為一個90后。
能在帝都世錦賽上拿出自己的最佳表現。
是一個運動員的基本渴望。
在國內沒有任何一個運動員。
不想在鳥巢的大賽里面。
嶄露頭角。
留下傳奇。
留不下傳奇,留下個數據和背影也行。
所以。
能不能贏對于謝文君來說還真不是那么的關注,因為他反正輸不了。
就國內這一些人,根本不入他的法眼。
他來這里的目的只有一個。
接住八改七,借青唐城海拔和風速。
突破自己的極限屏障。
沖擊更高點。
為帝都世錦賽做好準備。
砰砰砰。
第八欄落地后。
謝文君的目光已鎖定終點線。
他的軀干前傾角度提升至30°,借助順風的助力,步長再次突破2.7米,欄間節奏從“穩為主”轉向“快為要”。
此時張紅林的耐力問題開始凸顯,過第八欄時,蹬地力度衰減至初始狀態的75%,步頻降至3.5步/秒。
過欄時間增至0.15秒。
與謝文君的差距擴大至9個身位。
范姜雖在努力加速,卻因前期核心消耗過大,第九欄過欄時出現輕微失衡,落地后不得不調整半步。
其實他的狀態還不錯,如果后面的速度能夠正常起來,這一槍甚至可能跑到第二,可是……
不穩定,就是傳統系列的運動員們經常出現的問題。
考慮到這一點。
范姜在這里表現不好。
突然出現了變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