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李治乃有為明君,怎可叛唐
那時動手,沒有任何可能。
只會連累所有人。
包括遠在大唐的柳娘子、周二哥、高大虎、尉遲寶琳、程家、丹陽郡公
有太多人太多關系了。
放棄吧
那一夜,無人知道,蘇大為是以怎樣的遺憾與失望,離開倭島。
離開那個被他“改造”過的地方。
夢想,不重要。
家人的平安,親友的平安最重要。
大唐安定的大局,最重要。
不可做那親者痛,仇者快的事。
想改造大唐,甚至只是變革一小部份,胎死腹中。
但是結束了嗎
并沒有。
回到大唐,蘇大為想以另一種方式,勸說李治。
于是在朝堂之上,在滿朝宰相與李治當面,蘇大為說出自己的想法。
府兵制、馬政,至少為那些為帝國流過血的戰士們,爭一爭利益。
應該有更好的辦法,更好的路。
但是,失敗了。
站在后世人眼光,每說出一句看法,便被當朝宰相無情的否定,被李治否定。
帝國有帝國的利益。
在帝國的利益面前,有些個人的小利,無法兼顧。
也是必須舍棄的。
他無法反駁宰相們說的話。
那種被宰相帶諷刺的抨擊,和鄙夷的目光,深深刺痛了內心。
“你不就是個武夫嗎”
“哪里懂朝政哪里懂朝廷的大局”
“退下吧。”
還有更多的話,更多的想法,不吐不快。
然而,也沒有說的必要了。
這條路走不通。
那么,再找其他的方法吧。
用商業改造大唐
或許還有另一條路。
情報系統。
用都察寺,用情報,來糾偏,將大唐這輛快速前行的戰車,稍稍校正一下軌跡吧。
至少,至少讓“大非川之敗”,不再發生。
讓大唐的盛世,國運,延綿得更久。
讓華夏的百姓,再多享幾年太平吧。
然后
都察寺寺卿一職被撤。
呵呵,厲害啊。
厲害啊我的陛下,圣人。
當真是厲害。
每一步,都走在前面。
蘇大為有時候也不得不感概。
李治的眼光之毒辣。
自己已經盡量低調了,盡量在隱忍了。
但每一次,這位看起來笑瞇瞇的,一團和氣的,越來越胖的圣人,那雙眼睛,都能看透迷霧。
看到自己前面。
把自己前面的路給堵上。
隨后就是征吐蕃。
那時的蘇大為已經累了,也厭倦了。
他真的想把一切都拋下,再不管這堆爛攤子。
只有在體制之內,才能親眼看清楚,這龐大的帝國,兵制、民政,是以如何驚人的速度走向疲憊與衰老。
壟斷、兼并。
軍功再無可賜之田。
而那些高門貴人,隨隨便便都能占地千頃。
甚至連那些沙門胡佛,都廣占良田。
只有大唐的百姓,無法從一次次戰爭勝利中,分到一點利益。
變了啊,許多東西都變了啊。
宰相,圣人,你們高高在上,看不見嗎
罷了。
就當為了薛仁貴。
為了大唐百姓,最后再出戰一次。
吾師蘇定方病重。
總不希望,他像歷史一樣,死在軍中吧
也不希望,仁貴經歷歷史上的大非川之敗吧。
這些事,我替你們來扛。
吐蕃,日后的雪域高原。
果然是不好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