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元宵佳節,東山寺設素齋,懸燈謎,最早是由三位長孫氏籌辦,不料引得眾多名門嫡女貴婦相聚一堂。
每一位都身份不凡,每一位都出身名門,最差的也約莫是天水趙氏這樣的此等郡望大族,論身份,從明面上來說,朱氏是最低的。
即使在場不少婦人都認識朱氏,也知曉李善已與清河崔氏定親,但除了寥寥數人之外,少有人攀談。
但如此義舉,登時引得好評如潮世家門閥不是洪水猛獸,相對來說,他們是喜歡講規矩的,更別說朱氏護佑的那位也出身弘農楊氏。
齊王妃甩手就要走,被太子妃鄭觀音死死拽住今日之事,看似是朱氏冒犯,實則已經成了弘農楊氏內部的紛爭了。
不管怎么說,因隋朝兩位帝王,弘農楊氏名望大進,勢力大漲,齊王妃卻欲欺凌楊廣的女兒,說出去那就是個笑話。
不過也沒了賞玩燈謎的心思,眾人在偏殿坐定,品嘗東山寺的素齋最早東山寺因傳說有西來真經而聞名,但后面的畫風因為燈謎,因為東山酒樓,以及已經聞名京兆的素齋。
畢竟素齋這玩意主材料那是豆制品,而豆制品種類豐富而李善前世家里開的就是豆腐坊啊。
“之前也見過朱娘子兩面。”體態豐盈的楊氏笑道“如果沒記錯,延壽坊那棟宅子”
朱氏微微點頭,眼見要上階梯,雙手扶住了楊氏,“那是吾兒新宅,今年準備修繕。”
“那便是成親之所了。”楊氏點頭笑道“他日比鄰而居,多多敘話。”
不遠處的張氏看朱氏殷勤的扶著楊氏上階梯,不禁眉頭微蹙,此女在弘農楊氏中地位不顯,夫君武士彟雖然爵封國公,名列太原元謀功臣之列,但并無實權。
身邊的女兒崔小娘子刻意的聲音微亮,“適才聽聞,楊夫人已有三月身孕。”
“確是如此。”前頭的長孫氏回頭看了眼崔小娘子,笑道“心思機敏,實乃天合之作。”
陰著臉的齊王妃瞥了眼雙頰生暈的崔小娘子,心里啐了幾句,齊王曾經想把她的堂妹許給李善,卻遭到委婉拒絕半年之后,李善就和崔氏定親。
這事兒也不知道是誰透露出來,回京任吏部侍郎的楊師道為此大是憤然倒不是去怪李善這位陛下眼前的紅人,而是去怪齊王和齊王妃胡亂做媒。
最前面的太子妃鄭觀音卻恍然大悟,難怪宇文士及將那宅子賣給了李善,原來前妻南陽公主在東山寺出家。
各人心思不一,不論夫家、娘家立場,只論門閥名望、姻親故交在偏殿坐定,共品頗富盛名的東山素齋。
太子妃之名為觀音,便知曉親善佛學,鄭家子弟與佛門關系不淺,她看了眼盤子上這活靈活現的鯉魚,微微皺眉。
秦王妃笑著說“是用豆品扎起,用素油炸過,再配以佐料,最后做出魚狀。”
“北地苦寒,若食素食,男子尚可,女子不免孱弱。”長孫氏解釋道“懷仁制瓊瑤漿后,再妙手點化而成,補身壯氣不弱肉食。”
“久聞瓊瑤之名。”
“東山酒樓也有這道菜,就是太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