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只要后人不亂來,便都可以順利的運營下去。”
“曹參是個人才,他懂得這個道理,所以【蕭規曹隨】,繼續穩定著這個帝國。”
“善戰者無赫赫之名,赤忠者無夸夸之言。”
“蕭何正是這樣一個潤物無聲,無赫赫之名的人物。”
“劉邦受封漢中,出攻關中,與項羽相持五年,蕭何一直鎮守后方,征兵收糧,保證了劉邦沒有饋糧缺兵之虞。”
“他沒有參加什么轟轟烈烈的大戰,也沒有出什么出神入化的奇謀。”
“所作所為,不過是恢復生產,保境安民,選拔人才而已。”
“可也是這樣的他,使得他在整個漢朝的建立中處于不可或缺的位置。”
“擊殺項羽,定鼎天下之后,高祖論功行封。以蕭何功最盛,封為酂侯,所食邑多。”
“其他的功臣不服,認為他們東征西戰,立下赫赫戰功,而蕭何只在后方搞后勤,不應該被認為是第一功臣。”
“劉邦以獵人和獵狗作為比喻,認為在狩獵的時候,獵人是用來追尋蹤跡指示目標的,獵狗是用來追殺野獸的,認為諸多大將都是只能夠追殺走獸的獵犬,只有蕭何這樣的人,才是指示方向,制定戰略的獵人。”
“偉大的周公也稱【劉邦百戰百敗,卻屢敗屢起,靠的就是蕭何為他當宰相,經營關中作他的根據地,要人有人,要錢有錢,要糧有糧。項羽百戰百勝,卻經不起一敗;一敗涂地,一敗就亡,原因之一是沒有蕭何這樣的宰相。】”
“蕭何的一生對高祖可謂俯仰無愧,臨死前推薦曹參繼任丞相,也使得漢朝更加穩定。”
“蕭何封侯,子孫繼承爵位。當初高祖封的一百二十多位侯爵,都因為各種原因被削的削,廢的廢,只有蕭何的后人一直屹立不倒。”
“漢朝四百年,王朝都換了兩撥,蕭何的子孫卻一直延綿。”
“這就是蕭何,一個立下【萬世之功】的丞相。
而后一首詩出現在畫面之上。
【漢祖肇炎圖,三杰咸輔翼。】
【功成及酬賞,相國獨第一。】
【發蹤指示語,誰曰匪其實。】
【焉知英主心,方謹操縱術。】
【勛高疑益深,固異亭長日。】
【守關忠弗念,置衛防百出。】
【堂堂明且審,自計亦無失。】
【護軍給餉饋,入秦收圖籍。】
【用智既有余,保身豈難必。】
【遜封散宏財,非真召平力。】
【污名起田宅,猶愈受斧锧。】
【終加恭謹辭,賢哉史臣筆。】
旁白聲不斷誦著詩,無數的畫面隨著詩不斷變化,最后定格在病榻之上。
“三人斷盡楚關梁,一詘雄吞十七王。”
“高帝功臣總功狗,漢家無爵賞蕭張。”
“功冠群臣,聲施后世。”
“十大名相第四位。”
“實至名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