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看到視頻之中,蕭何一生對于大漢可謂是盡心竭力,付出一切。
最后還讓曹參繼承自己的位置,為大漢的穩定做了最后一份貢獻,這種作為讓劉邦十分安心。
在這個時候,劉邦又回想起了自己從前和蕭何的那些日子。
劉邦與蕭何,是完全不同性格不同類型的人。
蕭何是豐邑蕭姓一族的模范人物,是當地有名的人才。
蕭何為人謹慎有法,辦事干煉,長于管理行政,鄉里內外,上上下下的關系事務,他都一五一十打點得井井有條。
在出仕為吏不久,就因為擅長文法吏事,十分受上級官員的賞識。
很快就升任沛縣主吏掾。
蕭何的業績曾經考核評定為全郡第一,作為泗水郡監察長官的郡御史對于他十分賞識,認為他是難得的人才。
而年輕時的劉邦是浪蕩游俠。
當上泗水亭長之后的劉邦依然是好酒好色,桀敖無禮,狂言妄為。
但是劉邦有一種獨特的魅力。
下能夠仗氣使人,深入三教九流,在身邊聚集一幫鐵桿哥們兒。
上能夠折節低首,遠從張耳,兄事王陵,出仕為吏以來,雖然不循,但卻有力。
在沛縣吏卒當中,雖然不算頂尖,也是忽視不得的一方人物。
蕭何是主吏掾,是那個時候劉邦的頂頭上司。
劉邦的一些言行,在當時的蕭何看來是十分不好的,與蕭何的觀念不符。
但看在同鄉的面上,對劉邦犯下的許多不算大錯的事,蕭何都替他遮掩過去并替他說情化解。
以蕭何之明,他也欣賞劉邦敢做敢為,有事能夠擔當的個性。
他們最初的交流并不多,畢竟蕭何的層級還是要比劉邦高不少的。
但是在偶然的幾次同席交談中,蕭何發現劉邦表面上雖然傲慢無禮,但是內慧有肚量。
哪怕在酩酊醉飲,狂言妄語中,對于有理切中的話幾乎馬上就能省悟。
或者默然,或者陳謝請從,斷然另一個人。
至此之后,在眾多沛縣吏民人物中,蕭何對劉邦是另眼相看的。
秦始皇三十五年,亭長劉邦去首都咸陽服徭役一年。
也是劉邦記憶最深刻的一年。
那一年,有所交際往來沛縣屬吏紛紛前來送行。
按照慣例,大家都以銅錢三百封一紅包贈送。
但是劉邦記得很清楚,在打開蕭何的紅包之后,里面卻整整齊齊地裝了五百銅錢。
別人送三百錢,已經是與俸祿匹敵的重禮。
蕭何身為他的上司,居然破例送五百,這是一份特別的情誼。
這件事,劉邦一直未曾忘卻。
直到此時,劉邦對于蕭何還是有一種特殊的情感。
以前蕭何是他的上司,他對蕭何自然是尊敬有加。
現在蕭何是他的手下,他也很少對蕭何頤指氣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