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遠方的掌門人李東,也不是善茬。
就算商務部后期會進行補償方案,李東也不見得會接受。
看他之前在京城選擇直接撤離就知道,這家伙不是那種隨便三言兩語就能妥協的人。
眾人議論紛紛,最終,商務部一哥緩緩道:“先不要急著做裁決的爭辯,這件事影響很大,不宜此刻做出判斷。
爭取在幕后將事情解決,選擇最終雙方都能接受的方案才是最佳。
鐘部長,你帶隊去江北一趟,和李東談談,大家可以坐下來心平氣和的談談。
陳部長,你去國資委那邊,聯系一下,爭取雙方出面,讓華潤、百聯都能坐下來協商。
蘇寧那邊,我親自去談,我在蘇南任職多年,和張進東也相熟,這次蘇寧也要考慮大局。
至于外資那邊,讓外事辦去談,最后我希望能取得共識,讓大家都能滿意。”
說了幾句,已經到花甲之年的部長忽然沉聲補充道:“如果最后無法達成共識!
那就按照我們的原則來辦,依法行事!
是壟斷,那就終止。
不是壟斷,那就放行!
沒有什么其他的考慮,也不用去考慮偏袒誰,真要偏袒,那也是考慮華夏民族企業的利益!
諸位,別忘了,華夏,終究還是華夏企業為主!”
眾人凝然,這是定調子了。
最后要是雙方達不成一致,那就以華夏企業為主,而華夏企業當中,是以兩家為首的國企為主,還是以遠方為主,老人沒說。
可不管如何,最后肉都爛在鍋里,就算真的做出對國企有利的裁決,也不會讓民眾出現太大的逆反心理。
然而,現在國企卻是和外資站在了一邊,部長同志的華夏民族企業,說的到底是誰?
不少人已經有了判斷,恐怕,勝利者不會是兩家這時候給他們制造麻煩的國企。
商務部這邊,這時候大概也是恨極了對方。
剛立威,就被人打臉,還是自己人打臉,誰樂意?
這個世界,誰真的沒點情緒?
何況,對政府而言,國企更容易安撫,更容易平息紛爭。
當然,華潤和百聯也是衡量利弊后才做出的選擇,之所以選擇這時候發難,因為時期更合適!
早了,商務部不會搭理。
晚了,可口可樂的事過去了,不會造成太大的影響。
唯有這時候發難,才有可能終止遠方的一系列擴張計劃。
至于產生的負面影響,只要這次遠方壟斷案成立,影響的也只有遠方,其他企業皆大歡喜。
而社會輿論方面,也不見得就是一邊倒向遠方,時間一長,自然就過去了。
正因為考慮到了這一系列的后續反應,兩家才會選擇讓商務部痛恨的時間段發難。
雖然商務部是他們名義上的上級,不過實際上卻不是直屬上級,國資委和國務/院才是,所以商務部恨不恨他們,比被李東弄的生存不下去要輕松的多。
企業要是完蛋了,他們前途恐怕也就完了。
而現在,不過是得罪一些名義上的上級罷了,他們的前途和商務部關系不大。
利弊衡量,各家早就做好了抉擇。
當然,這事最終不見得是商務部一家能說了算,恐怕現在已經影響到上層了。
眾人沒再說什么,看看再說,最后要是上面直接給了決定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