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啟六年,大明歷1778年秋。
楊驚雷駕馭著馬車從關山一路駛向北域荒原。
他端坐在車轅上,雙手抄在袍袖中,后仰著頭,傾聽妹妹教叔叔琴法。
其實他兄妹并不比葛荊小多少,四五歲而已。
楊驚雷清楚記得,天啟元年,新皇登基日正是他七歲生日。那天寧王親自上門,贈給他一塊玉。
紫色的**蟆,后來他才知道是寧王三寶之一的紫蛤彌天解毒玉。
天啟元年末,寧王被人揭發,奪嫡失敗后準備謀逆,結果新皇率先發動,全力一戈擊破江西行都南昌寧王府。
寧王倉惶而逃,卻又在南直隸外被中書右丞王守成斬殺。
當日若是被寧王闖進南直隸,進入皇陵甘為守陵,至少還能留下一條性命,可惜,他沒有。
從天啟二年到天啟三年這整整一年時間里,楊驚雷和楊雨池都生活在逃難之中。
無數次的追殺,無數次的在生存與死亡間游走,兩個孩子從膽怯、慌亂、驚慌失措到震驚自若的轉變不可謂不快,但生無保障一直縈繞在他們心頭,永生不能忘卻。
而這個時候,天下八大名劍之首的梧桐寒影,殘陽如血飛鴻劍,月鎖清秋李默安將寧王世子帶走,留下他與妹妹跟隨大部隊逃命。
楊驚雷終于知道,那塊玉,寧王在他七歲生日時贈給他的那塊玉代表了什么。
似乎在他七歲生日后,寧王經常領著他出席一些活動,那塊玉不少人都知道是掛在他的脖子上。
楊驚雷在父親與他離別時清楚記得父親鄭重其事的告訴他:你的命,被這塊玉買下,如果能夠得活,將跟寧王一脈在無關系。
而這時,他在李默安、沈墜分走紫龍玉佩藏寶圖、紫金玉劍密匙,而不要紫蛤彌天解毒玉時知道,父親說的沒錯。
紫蛤彌天解毒玉真的是他的買命錢。
買他兄妹替換寧王世子的買命錢。
所以,無論什么時候,天下人認為他是寧王世子,他就是寧王世子,知道他不是寧王世子的就不是寧王世子。
是與不是,他不會去解釋,全憑世人述說,想怎么說就怎么說。
天啟三年末遇到葛荊,一路奔波后在天啟四年初進入點蒼派,到天啟五年一整年,然后再到天啟六年的現在。
似乎遇到葛荊之后,終于有人愿意如山一般的站在他身前,為他擋風遮雨。
那種感覺,就如同父親一般。
所以,十三歲的楊驚雷、楊雨池遇到十八歲的葛荊,明明應該叫哥哥,最終出口卻變成了叔叔。
其實他們兄妹更想叫的是父親。
戈壁荒野的夜是荒涼凄厲,明明是秋末偏偏如冬季般的冷,狂風吹拂猶如鬼嘯一般沁人心脾,讓人汗毛乍起,忍不住打起寒噤。
可在這種環境下,楊驚雷不但沒有任何不適,相反還感覺十分愜意,看著漆黑的夜,耳邊聽著妹妹和叔叔一個教一個學,一個音一個音的從簡單的音符組成短暫而美妙的音樂。
任何技藝,如果只是技,精準契合節奏就可以。可若是提到道,那就必須契合人的心、人的意、以及人的性格。
道,沒有千篇一律的,唯有融入人的心意和性格才是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