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夠名揚大唐,對他來說已經是莫大的榮耀。
眼前這個人,卻說,后世有人學他。
而且是人盡皆知。
除此之外。
在他的口中,后世人人皆有書讀。
無論婦孺孩童,都能讀書?
“所言……當真?”
杜甫咽了咽口水,眼神有些不敢置信。
“千真萬確。”沈飛頷首。
“好,好,好!”杜甫仰天長笑,接連叫好。
他曾許下豪言壯語: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這一句詩。
在他生的時候未曾見證,但是在一千三百年后,卻實現了。
……
“離譜,作為一個讀書人,我絲毫沒感覺到,當今能夠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兄弟,先搞清楚意思,杜甫那時候茅屋殘破不堪,進而寫下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節奏感很好,希望繼續穩定下去。”
“目前來看,水平幾乎是一流的,但是內容卻很平淡,或許是因為杜甫的生平經歷的問題。”
“好家伙,杜甫的生平還平淡啊?”
“看節目,別吵吵,目前來看杜甫還沒有正式發問。”
……
“既然你說你來自一千年后,為了探訪大唐盛世,華夏文脈。”
“但,這文脈與我何關!?”
“論名聲與詩作,李太白皆勝過我,何不去找他,反而來找杜某?”
杜甫對于沈飛的理由,頗為不解。
按他所言。
主要目的是為了探訪大唐盛世,探訪華夏文脈。
但,那文脈豈是自己區區一介平民能夠改變的?
“李白是仙人下凡,杜甫是凡人得道。”
“太白是盛世的驚鴻一瞥,子美是亂世的孤苦見證。兩位沒有高低之分,但是可以確定,大唐少了這兩位中的一位都會遜色幾分!”
“因為晚輩想看看真實的大唐,想看看那個遍地哀嚎的大唐,想看看那個萬國來朝的大唐。”
“因此,特來拜會杜先生!”
杜甫眼神內斂。
看向沈飛的目光逐漸發生變化。
“既然小友來自一千多年之后,那老夫倒有幾個問題,不知小友能否解答。”
杜甫對沈飛附身鞠躬,問道。
“但說無妨,晚輩,知無不言。”沈飛以禮相待,俯首作揖道。
“我這第一問,后世百姓,如何看待大唐,又可曾羨我大唐?”
“第二問,千年之后,百姓可曾像如今這般,逃竄流亡?”
“第三問,論才氣,后世可否有人勝太白半步?”
杜甫猶豫了片刻,接連說出了三個問題。
簡單的三個問題,足以看出杜甫的格局。
第一問,為國而問。
第二問,替民而問。
第三問,為后世發展而問。
當今,李太白代表了詩壇的巔峰。
豪情萬丈,無人比肩。
他想看看,后世可曾有人勝過李白。
無論哪個問題,皆有緣由。
“后世百姓如何看待大唐?”
“大唐國力強盛,萬國來朝。”
“奠定了華夏古代,在世界上的崇高地位。”
“自唐朝開始,華夏開始逐漸步入世界,世界各國皆以唐為尊。”
“萬國皆識大唐之威,誰人不羨大唐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