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光義欣賞地看著王繼恩,這個奴才既忠心又聰明,如今他說熟讀兵法,于是欣賞之情又增了一分。吩咐賞賜了些金銀與他,囑咐他今后依然要盡心盡職,并許諾不負于他。
王繼恩此時為內侍行首、宮苑使,出領河北刺史,照著后世劉瑾和魏忠賢的權勢來看,王繼恩已做到了太監的天花板,況且趙光義對他極其信任,只不過宋朝不允許宦官干政,饒是如此,也出任了河北刺史之職,掌管了一個國家的軍械庫存。趙光義也時時問政于他,只不過他礙于身份,不敢多言,但對于宮廷、朝野、市井之事皆有耳目,任何事想逃過他卻是不容易。
此時,王繼恩忽小聲道:“官家,我在齊王府的耳目告知我,齊王近日一連發了好多牢騷,暗指趙德昭為官家所害。”
“哦,廷美又不老實了,隨他去,看他能掀起多大風浪,等浪大風急了,我再出面收拾不遲。”
“官家心里有數就行,齊王不是久居人下之人,他日必生異心,官家且留心。”
“你在齊王府安有耳目?”
“是的,一切為官家所用。”
“無妨,你的忠心我看得見,齊王的動靜若是鬧大了,你要及時稟告。”
“老奴遵旨,不敢有絲毫懈怠!”
趙光義和王繼恩偷偷謀劃了一會,就像當初謀劃篡位之事一般,這對帝王和太監總管堪稱古代陰謀者的典范,一對黃金搭檔啊。
時光一晃過了半年多,宋朝一如大海里靜靜行駛的巨輪波瀾不驚地運轉著,朝廷各中樞和州縣衙門按照各自職能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忽有一日,趙光義接到斥候來報,遼軍似乎有蠢蠢欲動之像。但凡宋和遼在他方陣營里皆有斥候,此用兵之道也。如果對對方置若罔聞,那和北漢劉繼元就差不多了,關起門來過日子最后等來的就是舉國滅亡。
太平興國五年三月,遼景宗發兵十萬攻雁門。此時雁門早接到消息,派有潘美任三交都部署,而楊業此時也受到重用,任代州刺史兼三交駐泊兵馬部署,算是在潘美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