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和平回到那個生他,養他的那片大院。那里是坤城的老工業基地。只可惜鄭和平出生太晚,沒有見到這片工業基地的繁華,只能回憶起蕭瑟的拆除廠房的場景。
據他的父母說,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這里有紡織廠,卷煙廠,化肥廠。工人特別的多,大院里住著還特別開心。只是隨著城市的規劃,往日繁華的影子都找尋不到了。往日的工廠全部變成了規劃的整整齊齊的高層和商業樓盤,只是在眾樓盤之中,獨獨留下了紡織廠的干部家屬院還沒拆。
鄭和平的父母當時可都是紡織廠的高層,所以,在九十年代,他們搭了個末班車,很榮幸的在這個干部家屬院里擁有了一套四合院。這個四合院歷經歲月,翻修了好幾次,父母親也還不愿意搬走。說是這里住習慣了,冬暖夏涼,還可以在小院里侍弄下花草,種些蔬菜,養幾只雞,兩個狗什么的,日子過得還愜意。再說,以前的老鄰居還是那幾個,串門聊天特別方便。
這個院子被困在了一圈高層中間,開發商講究樓盤要高人一等,所以都會加高地基,樓層蓋高,這樣一來,這個院子無形之中變成了一片凹地。
鄭和平好像依稀記得,這一片為什么會建造這么多的平房,好像是說這一片地下水水位高,土層結構又是沙地,所以承重性不好,見不了廠房和高樓,所以索性建了這大片的四合院作為干部家屬院。現在想來,這也許就是寸土寸金的當下,這個院子還能保留下來的原因吧。
鄭和平回到家里,鄭爸爸正在院子里給菜地澆水,鄭媽媽坐在葡萄藤的陰涼處戴著老花鏡納鞋底。看見他突然回來,很是納悶。
鄭媽媽埋怨道:“和平,回來也不知道打個招呼。至少得讓我有個時間準備啊!”
“媽,我不吃飯,就是來看看你。”
“瞎說,不吃飯你回來干什么?就這樣大眼瞪小眼互相看嗎?”鄭爸爸梗著脖子,瞪著眼睛。
鄭和平無奈的點了點頭,“媽,隨意做點就好。”
“你好容易回來一次,怎么能隨意呢!你和你爸聊會,我去買菜,做你喜歡吃的。”鄭媽媽心疼的看著鄭和平說,“看看你,一天天的按時吃飯沒有,都瘦了。”
“這么大個人還不會照看自己,餓死都活該。”鄭爸爸粗聲粗氣的插話。說完,也不澆地了,轉身進屋子里面了。
鄭媽媽拍了拍兒子的背,進屋拿了個布兜,就出門了。鄭和平百般聊賴的進了屋。
他看著屋里正堂之上依然還擺著觀音像,香爐里還有新燒的香。觀音像左手邊挨個還有彌勒佛,普賢菩薩,文殊菩薩,地藏菩薩。觀音的右手邊,供奉了道教三清三寶天尊,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太上老君。三清旁邊擺了個銅制的神龕,里面供奉的靈牌竟然是用藏語書寫的,鄭和平就認識翻譯過來域拉,應該是山神的意思。
鄭和平實在無力吐槽自己的父母如此擺放這些個神像。他知道,他是他父母千求萬盼得來的,所以這父母親便是有神就拜,逢佛就請。不熟悉的人進到他們家,都以為他們是買道具的。
雖然自己已經長大成人,可父母親這么多年養成習慣,不容易改了。鄭和平看著滿屋子的神像還是有些心酸的。
他不由感嘆自己的父母把自己養大還真的不容易。真是硬生生的把在那個年代下,徹底被唯物主義洗腦的父親,一個又紅又專,對四舊嗤之以鼻,不屑一顧的人變成了現在這番模樣。
其實,鄭和平心里知道,求人不如求己,這些個泥塑的神像也從來未曾保佑過自己,不過是父母親求個心安罷了!
“趕緊挨個拜拜!要不然,你媽回來又該說你了!”鄭爸爸遞給了鄭和平一把香。鄭和平順從的接過香,挨個拜了個遍,這才起身。驀地,他發現有一個神龕底下好像壓了一本書。他不由好奇的一邊問父親:“那神龕下面怎么墊了一本書啊?”一邊手欠欠的就準備去拿那本書。
鄭爸爸見狀一把拍向鄭和平的手:“不要亂動,這本書一直就壓在那里的。”
鄭和平只好住了手,反正他也不是什么愛看書的人:“爸,以前怎么沒發現這本書?”
鄭爸爸也有些奇怪的看了看那個神龕,喃喃道:“也沒人動過這玩意啊!”說著,不由自主的對著那神龕雙手合十拜著:“罪過!罪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