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李公子來了。”
“快宣。”
“陛下宣李公子覲見。”
王承恩來到殿外,恭敬的說道。
“陛下。”
“銘哥兒來了,快來快來。”
見李銘進來,崇禎趕緊吩咐王承恩賜坐上茶,一氣呵成。
“銘哥兒,你來的正好,來看看這些奏折,真真是氣煞朕也。”
崇禎氣氛到,李銘走到跟前,隨手拿起兩本奏折,草草看了兩眼。
“嘿嘿,陛下,這些事情您不是之前就已經清楚了嗎?現在又何須氣憤?”
李銘安慰到。
“朕不光氣這些只知道黨爭內斗的大臣,朕還氣之前的自己,陷入黨爭這團亂麻里面十數年猶不自知,事到如今,國勢頹唐至如此地步,這些大臣們還不忘爭權奪利,互相攻擊!你看看這些奏折,大部分是彈劾,小部分是奏報,除此之外,解決問題針砭時弊的奏折幾乎寥寥無幾,一群酒囊飯袋,囊蟲,真是氣煞朕也!”
崇禎越說越氣憤,最后竟直接把手上的一本奏章狠狠的拍在桌上。
“好了,陛下,飯得一口一口吃,問題得慢慢來解決,有些事急不來的。”
大明本就到了如此局面,總不能直接把這些大臣抓起來挨個殺了放血吧,李銘也只能無奈安慰。
“對了銘哥兒,朕還發現一件事。”
發泄了一通之后,崇禎突然想到一件事,左顧右盼一下,壓低聲音說到。
“朕以為,這皇宮大內的清理,已經到了迫在眉睫之時了。”
崇禎把之前關于奏折擺放一事跟李銘說了一遍。
“朕今日才發現,原來朝堂之內結黨營私的大臣,已然把手伸到朕的身邊了。”
崇禎眼里閃著寒光,顯然,大臣勾結宦官一事,已經觸碰到崇禎的底線,讓他已經忍無可忍。
“陛下,我也正好有一事要說。”
李銘把之前在東廠發生的事簡單跟崇禎說了一遍。
“好一個王之心,王德化,專權跋扈至此,朕豈能留他們?”
崇禎怒拍扶手,咬牙切齒的說到。
“陛下,此事不急在今日,當務之急還是錦衣衛那邊,今日我與李指揮使商議,決定就在今日對駱養性動手。”
李銘說出了來找崇禎的目的。
“這么急?會不會有所紕漏?”
崇禎皺眉到。
“陛下,三天和一天沒什么區別,不如干脆雷厲風行一些,只是李指揮使身在錦衣衛,人員調動不太方便,特意讓我來找陛下助我等一臂之力。陛下,我等想請陛下調動四衛營,緝拿駱養性!”
“既然你等商議好了,那就依你們所言。朕這就給你寫一道密旨,一會讓王承恩直接帶你去找方正化,這大內之中,朕也是現在才發現,可信之人已然不多了,朕也是如履薄冰啊。”
“陛下何須頹唐,既然已經看清了問題,只需一點點去做就好,我相信有朝一日,陛下定能掃平這大內,朝堂乃至于天下的重重濁氣,還天下一個宇內承平。”
“另外,陛下,我還需要兩道圣旨~”
李銘神秘的說道,隨后,又是和崇禎交頭接耳,小聲密議了一番。
兩人商議完畢,李銘正準備帶著崇禎的圣旨回去,突然看到一旁的王承恩。
“王公公。”
李銘輕聲喚了一聲。
“李公子。”
王承恩顫抖著應了一聲,他被李銘這一聲王公公叫的渾身一顫,剛剛李銘和崇禎說的每一件事都沒有避開他,其中的內容更是聽得他冷汗吟吟。
李銘和崇禎說的輕描淡寫,但話語中任何一個人的名字,都是動輒能在朝堂內外引發大地震的人物,甚至其中有以前崇禎最為寵信的幾個大太監和錦衣衛的駱養性,按理說,這種事情完全不是他一個太監應該聽到的。
“王公公不必害怕,之所以沒有避開王公公,乃是因為我信你,陛下信你,這幾日,陛下身邊的護衛人手,一定要由王公公親自安排,正如陛下所說,這大內也已經是千瘡百孔,陛下能信之人不多,王公公正是其中之一。還有一點王公公記住了,今日我和陛下密議之事,不能外泄!”
李銘一番話,雖然沒能解開王承恩的所有疑惑,卻讓王承恩升起一股莫名的感動,轉身對崇禎一拜。
“奴婢得陛下信任,唯以死相報!”
這一幕讓崇禎頻頻點頭。
“哈哈哈。”
李銘大笑一聲,向殿外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