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碗里倒上紅色的佳釀米酒。米酒是溫過的,加了些許白糖,香甜可口,清香四溢。大力盯著酒壺,找機會偷吃米酒。他早就打這壇老米酒主意許久,母親一直不讓他吃酒,他更加好奇這米酒是啥滋味。和魔怔了一樣。
這米酒大人們喝起來就臉兒泛紅,滔滔不絕地說話吹牛,越喝越起勁,這是一種什么樣的魔水,竟有此威力,他的好奇心驅使他伸出小手去倒那紅色的帶著蛇脖子的米酒壺來。
他東張西望,好在大家都在盯著食物,他迅速地拿起酒壺往自己的小碗上顫顫巍巍地倒著,洋洋灑灑的米酒灑了好些在桌上。他用手指蘸食桌上紅得像紅綢子的魔水。他蹙起眉頭,辛辣、甘甜又帶著一股酸溜溜的滋味,充盈著味蕾。
他覺得這神奇的魔水,并不太好喝,他往嘴里送了一口米酒,結果被嗆到了,發出陣陣咳嗽聲,吐了吐可愛的小舌頭。他仍然不放棄,像大人們喝酒一般,往嘴里送酒,他想要被這種魔水制服,想要飄飄欲仙。
第二道菜是一條條臃腫的白色面條在粉色的湖里泡發著,上面灑著香菜,里面還有泥鰍。這道湯洋厝人稱它為“芋頭湯”,是當地的特色美食。
智慧的洋厝人,把煮熟的芋頭搗爛混入地瓜粉中,加水揉成面團,放在刨菜器上用手推出一條條絲來,形狀像發泡的白面。加入沸水中,再加入事先煮好去腸的泥鰍,加上酒糟,調料入味,最后撒上香菜。
這道湯一上桌,人們就搶著掄勺子,一勺不夠,再來一勺。人們捧著滾燙的芋頭湯,呼呼呼地吹著熱氣,稀里呼嚕喝起來,有的被滾燙的湯燙的嘶嘶作響,有的小口啐著湯。
第三道菜上來啦!周大姑端著大碗缸走來。大碗缸里盛著一條炸的金黃的魚,面上劃著井字,密密麻麻的井字布滿全身。這魚被當地人叫“結婚魚”,因為當地婚宴上必定有它,炸的金黃,上面淋上炒熟的玉米粒,胡蘿卜丁,豌豆粒,酸酸甜甜,外酥里嫩。
大力迫不及待拿起筷子,夾魚去,結果大人們的速度簡直比閃電還快,人們大快朵頤,有的吃的太急喉嚨卡刺。
不停咽喉,眼淚珠子都沁出來了。不一會兒碗里就剩下魚刺和魚頭,最后連魚頭都被啃光了。
丫蛋也在強食的隊伍里,她和弟弟一樣,總是慢幾拍,得到的都是盤子渣渣。
周大姑陸續把第四道、第五道………第十道菜全上齊。人們摸著鼓得像皮球的肚子,打著飽嗝,喝著美酒,好不快意。
洋厝人喜歡這個節日,雖是祭祖,但滿足的卻是饑腸轆轆的自己。
這夜還有有趣的舞龍。村里有些比較有主意的男人帶頭組織,叫上幾個壯丁,扛著事先用曬干的稻草編織的草龍,逼真的龍頭,用毛筆畫上朱丹紅的龍眼,龍身蜿蜒盤旋,整條龍用幾根粗大的木棍支撐起來,龍身插滿香。
酒足飯飽后,就是看舞龍。每根香都點上火,在漆黑的夜里,火龍閃耀,好看極了。
孩子們紛紛跑到石徑上,追著火龍跑。
壯漢們揮起有力的手臂,舞起火龍,嘴里唱著小調,有節奏的旋轉舞動火龍,火龍翻滾騰飛,在黑夜里劃出一道道光來。
從村頭一直到村尾,每條石徑都不落下,好一片生氣勃勃。
這夜還要祭拜馬仙娘娘,傳說馬仙河里住著一位美麗的馬仙娘娘,洋厝最早沒有人,后來馬仙娘娘用自己的法力變出了一堆人,并用自己的**孕育著洋厝的萬事萬物。
無子求子,有子求平安,馬仙娘娘偶爾顯靈。洋厝人愛這條母親河,它滋潤著洋厝的花草樹木,它用甘甜的泉水維持洋厝人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