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瑟瑟,桐葉風翻,芙蓉盛開,桂花飄香。洋厝的天依然蔚藍,蟲鳴,鳥啼,魚躍,犬吠,一切如舊。
陰歷七月半,是中國的中元節,也是洋厝一年一次的豐收節。
一片片金黃色的稻田泛著誘人的金光,潺潺的流水聲從馬仙河里迸出,幾只了無生趣的喜鵲在樹枝上發出嘰嘰喳喳的叫聲。
饑餓的洋厝人,大多形容枯槁,前胸貼后背,胸前的肋骨輪廓分明。
“豐收啦!豐收啦!”人們歡呼雀躍著,虔誠,感激。感謝王母娘娘,感謝玉皇大帝,感謝老天爺,感謝馬仙娘娘,感謝上天,感謝這片貧瘠的土地!救命的稻子,它是那么神圣,那么高貴,那么莊嚴,那么無私!洋厝的鄉們這天無不舉手歡呼,雀躍。
豐收祭祖從陰歷七月十三一直持續到七月十五,家家戶戶擠著牙縫,籌備著美酒佳肴來供奉老祖宗們,保佑來年又是豐收年。
村里的娃們最是歡喜,這天有好吃有好玩還有小酒可以偷喝,他們像一群剛出籠的小雞崽,撲騰著翅膀,嘰嘰喳喳地向田地奔去。
每年這時,周大姑都得忙得暈頭轉向,周大姑能干,女人男人的活她都一并攬去,七個子女也撲騰的來幫忙。
自從上次大福來家里提親,周大姑就把丫蛋從廂房里放出來,這幾日籌備祭祖,更是無暇顧及她的事兒了。
二狗子這幾日也沒有停歇。他一面在賣力地給爹干活,一面腦子里盤算著娶丫蛋這事兒得抓緊。過幾日又得去縣城,這事越早定下來越好。
這一天,洋厝的天空特別的開闊,晴朗,空氣中散發著一股濃烈的曖昧氣息,發情的狗,發情的雞鴨,發情的母牛,都爭先恐后的在這個陽光燦爛的日子里,毫不羞澀的表露出來。
這一夜,洋厝家家戶戶燈火通明,備上美酒佳肴,祭祖祈福。
周大姑準備了十道菜,寓意十全十美,時來運轉。擺上自釀的香氣迷人的老米酒。
周大姑喊來七個兒女,讓他們去請七大姑八大姨,擺上三桌。
周大姑在飯桌上,正中間擺上一碗生米上面插上三根香,往小酒盞里倒入茶葉和開水,并排三酒盞。
雙手合十,嘴里嘟噥著,這就是和亡人互通,不知道能不能互通,但是家家戶戶都這么做。接著把小酒盞里的茶水從桌子左邊倒到右邊,這就是請祖宗吃茶。
七八姑八大姨都來了,大家起初正襟危坐,聊著家常,接著都翹首以待。
第一道菜是大蔥五花肉炒筍干,菜一上桌,人們迅速拿起筷子,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勢分食光了。
嘴上都發出吧唧吧唧地響聲。肥膩的五花肉在舌頭上攪動著,在牙齒間摩擦著,咕嚕咕嚕不一會兒順著喉嚨下肚了。
人們意猶未盡,有好些個嘴角還流著油哈喇子,似乎還沒嚼出滋味就下肚,很有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