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落魄山,各忙各去,暖樹要灑掃庭院,小米粒要和景清一起去巡山,陳平安只看到仙尉坐在門口的竹椅上,說大風兄還沒起床呢,陳平安就去宅子里邊敲門,睡眼惺忪的漢子打開門,彎腰扒拉著靴子,跟山主抱怨不已,說好不容易做了個好夢,今晚續不續得上都難說了。
陳平安就帶著鄭大風一起登山,來到山頂,因為集靈峰要高出天都峰,憑欄遠眺,能夠望見東邊炊煙裊裊的小鎮。
陳平安和鄭大風一起看著小鎮那邊。
只是一個看小鎮舊學塾,一個看那楊家藥鋪后院。
鄭大風扯了扯領口,輕輕嘆息。
天下傷心處,勞勞送客亭。
如今小鎮熟人沒幾個人了,就連黃二娘的酒鋪都搬去了州城,多半是為了她兒子的求學,以后可以參加科舉,能夠金榜題名。
鄭大風問道“聽說你打算去當個開館蒙學的先生”
陳平安笑著點頭,“已經找好地方了,現在連靠山都有了。”
鄭大風好奇問道“靠山何方神圣”
陳平安說道“洪州南邊的鄆州地界,水神高釀,剛從白鵠江上游的積香廟搬遷過去。”
鄭大風啞然失笑,聽說過這位河神老爺的鼎鼎大名,簡直就是如雷貫耳,一條凜凜鐵骨擔道義,死道友不死貧道嘛。
不過鄭大風揉了揉下巴,聽說鐵券河下游的白鵠江,那位水神娘娘,在那山上可是有個“美人蕉”的綽號,仰慕已久。
陳平安說道“龍尾溪陳氏聘請的那撥夫子,很快就要離開槐黃縣城了。以后的學塾夫子,就只能通過縣教諭選人聘任了。”
鄭大風斜靠欄桿,懶洋洋道“說實話,我
要是那些都算名動一國的碩儒,跑來這邊給一幫孩子開蒙教寫字,也會覺得憋屈。也就是龍尾溪陳氏開價足夠高,除了每個月的一大筆俸祿,陳氏家藏的善本書籍年年送,不然誰樂意來這邊,確實太大材小用了,關鍵是這么些年傳道授業,教來教去,都沒能教出個進士老爺。”
估計龍尾溪陳氏如此賣力,當年除了看好大驪朝廷,必須與大驪宋氏示好,也有一份私心,心存僥幸,希冀著自家學塾里邊,能夠冒出幾個類似陳平安、馬苦玄和趙繇這樣的人物。哪怕不說有兩人,只要有這么一個差不多際遇和成就的,龍尾溪陳氏就算賺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