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心境中的日月齊天,好像多出了許多幅光陰畫卷,但是陳平安竟然無法打開,甚至無法觸及。
可那封信,陳平安相隔多年才打開。
“不單那個被鎖在閣樓讀書的我,不單是泥瓶巷孤苦伶仃的你,其實所有的孩子,在成長路上,都在使勁瞪大眼睛,看著外邊的陌生世界,也許會逐漸熟悉,也許會永遠陌生。
陳平安,你看太久了,又看得太仔細,所以難免會心累而不自知。不妨回想一下,你這輩子至此,酣睡有幾年,美夢有幾回?是該看看自己了,讓自己過得輕松些。光是認得自己本心,哪里夠,天底下的好道理,若是只讓人如稚童背著個大籮筐,上山采藥,怎么行?讓我輩讀書人,孜孜不倦追尋一生的圣賢道理和世間美好,豈會只是讓人深感疲憊之物?
陳平安,你還年輕,這輩子要當幾回狂士,而且一定要趁早。要趁著年輕,與這方天地,說幾句狂言,撂幾句狠話,做幾件不要再去刻意遮掩的壯舉,而且說話做事,出拳出劍的時候,要高高揚起腦袋,要意氣風發,不可一世。治學,要學齊靜春,出手,要學左右。
要堅持善待這個世界,也要學會善待自己。要讓身后跟隨你的孩子,不但學會待人以善,與這個世界融洽相處,還要讓他們真真切切懂得一個道理,當個好人,除了自己心安,還會有真真切切的好報。
這才是你真正該走的大道之行。
這才是真正的三夢第一夢,故而先前三夢,是讓你在真夢悟得一個假字,此夢才是讓你在假夢里求得一個真字,是要你夢里見真,認得真自己猶不夠,還需再認得個真天地。此后猶有兩夢,繼續解夢。師兄護道至此,已經盡力,就當是最后一場代師授業。
希望未來的世道,終有一天,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有請小師弟,替師兄看一看那個世道。今日崔瀺之心心念念,哪怕百年千年之后再有回響,崔瀺亦是無愧無悔無憾矣,文圣一脈,有我崔瀺,很不如何,有你陳平安,很好,不能再好,好好練劍,齊靜春還是想法不夠,十一境武夫算個屁,師兄預祝小師弟有朝一日……咦?文圣一脈的關門弟子,他媽的都是十五境劍修了啊……”
陳平安輕輕呼吸一口氣。
哭笑不得。
醒時如夢,夢中求真。
難怪離開蘆花島造化窟沒多久,就會有一條恰好路過的彩衣渡船,會先去驅山渡,而不是扶乩宗,然后篤定陳平安會先找玉圭宗姜尚真,最終還肯定會來到這座太平山,不管姜尚真是否點破,崔瀺覺得陳平安,都可以想到一句“太平山修真我”,前提當然是陳平安不會太笨,畢竟在劍氣長城的城頭上,崔瀺曾經親自為陳平安解字“晴朗”,本身就是一種提醒,大概在繡虎眼中,自己都如此作弊了,陳平安如果到了太平山,還是迷迷糊糊不開竅,大概就是真愚不可及了。
只是為何又是一場錯過?
陳平安似睡非睡,心神沉浸,十境氣盛,心中人與景,變成一幅從白描變成彩繪的絢爛畫卷。
家鄉小鎮,寶瓶洲,劍氣長城,桐葉洲,北俱蘆洲。
在這個天下太平的初春時分,相銜接的兩座天下,一道道武運齊至桐葉洲太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