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曾經有一位北晉黑衣人潛入皇宮,意圖行刺,武道境界極高,能夠御風遠游,讓姚近之起先誤以為對方是練氣士,結果一個近身,刀才出鞘,被對方一拳傷及臟腑,倒地不起,還是師父攔下了對方,迫使對方祭出一枚兵家甲丸,身披甘露甲,雖然相差一境,依舊打了個平手,對方又有人接應,這才撤出了皇宮。
劉宗神采奕奕,“陳老弟什么時候轉來耍刀了?”
這位磨刀人,趁手兵器是一把剔骨刀。當年與那位好似劍仙的俞真意一戰,剔骨刀磨損得厲害,被一把仙家遺物的琉璃劍,磕出了不少缺口。
所以這些年來,劉宗始終雙手對敵,舍不得將那相依為命的剔骨刀拿出來,畢竟浩然天下不比藕花福地,山上靈器法寶太多,仙家術法更古怪,一個不小心,老伙計就算徹底沒了。
當初在南苑國京城城頭之上,聞天鼓,得以飛升之人,磨刀人劉宗,肉身被留在了藕花福地,來到桐葉洲,更換了一副皮囊。如今依舊是老者模樣,但其實與大泉劉氏某位先祖皇帝,相貌有幾分相似,而大泉劉氏皇族子弟,又是出了名的英俊,從老皇帝劉臻到劉琮在內的三位皇子,都是公認的美男子。
金身境瓶頸難破,不是劉宗的武道資質不好,只能止步于金身境,無法覆地遠游,而是觀道觀贈予的新體魄,太過強悍。
劉宗在南苑國京城隱姓埋名,當那河邊鋪子掌柜的面容,頭發稀疏,歪瓜裂棗,不笑還好,一笑就像個色瞇瞇的老光棍。年輕時候,相貌好不到哪里去。
所以先前劉宗說自己年輕那會兒,跟陳劍仙是差不多的氣度風采,哪怕陳平安再不計較自己的容貌,也實在懶得附和。出門在外,行走江湖,還是要講一個以誠待人。
陳平安說道:“前些年閑來無事,剛好得了兩把品秩不錯的匕首,想起當年在劉老哥家鄉的那場廝殺,演練較多,還算有幾分手熟。除了劉老哥的短刀近身術,其實連同俞真意的袖罡,種夫子的崩拳,鏡心齋的指劍,程元山的掄槍,被我胡亂一鍋燉了,全部融入刀法當中,所以今天才敢當著劉老哥這樣用刀宗師的面,說一句切磋。”
劉宗搓手道:“這敢情好,老哥我好些年沒耍刀了,就怕生疏了,讓陳老弟見笑。”
劉宗怕只怕自己在嫡傳弟子那邊,失了面子,畢竟拳怕少壯嘛。若是你來我往,雙方切磋個數十招,誰輸誰贏,面子上都過得去,萬一陳劍仙練刀沒幾天,動手又沒個分寸,一場原本點到即止的問拳耍刀,陳平安年輕氣盛,結果將自己當成那丁嬰對待,劉宗不覺得自己有半點勝算。
陳平安搖頭道:“只是與劉老哥請教幾手刀法,其實說什么切磋,都是我托大了。”
老人瞥了眼弟子姚嶺之的那把佩刀,對于切磋一事,確實有些心動。磨刀人劉宗本就是個武癡,而且當年那場架,與陳平安交手過招,沒過癮,平手,算是打了個平手。
之后更是被上了山修了仙家術法的俞真意從頭到尾欺負,讓劉宗更憋屈。
親傳弟子姚嶺之的那把佩刀,來頭極大,木質刀柄,外裹明黃絲絳,末和護手為銅鍍金花葉紋,分量極沉,刀柄嵌滿紅珊瑚、青金石。刀鞘亦是木質,蒙一層綠鯊魚皮,橫束銅鍍金箍二道,皆是大泉造辦處后配。
這把大泉密庫珍藏兩百年的“名泉”,雖說名字有些銅臭氣,可卻是貨真價實的法寶品秩,曾被劉氏開國皇帝用以親手斬殺末代皇帝,所以天然蘊含一部分大泉武運,以及極重的龍氣。無論是對付純粹武夫,還是山上仙師,都不會在兵器上吃虧,尤其是拿來壓勝山精-水怪和鬼魅陰物,威勢更大。
姚嶺之勸道:“師父,陳先生畢竟剛到蜃景城,一路御風遠游,十分辛苦,你們倆就先別著急切磋刀法了。”
劉宗點頭稱是,說確實沒有這樣的待客之道。
因為這位磨刀人總算想起了一事,陳平安先前一拳開門的動靜可不小。劉宗掂量了一下,覺得這個既是劍仙又是武夫的陳平安,是不是真劍仙且不去說,估計是最少是一位遠游境武夫了,最少,最多當然是山巔境,不然總不能是傳說中的止境。十境武夫,一座桐葉洲,如今才吳殳、葉蕓蕓兩人而已。如果陳平安的容貌與歲數懸殊不大,按照當年藕花福地來估算,那么一位不到五十歲的山巔境,已經足夠驚世駭俗了。
劉宗忍不住瞥了眼一襲青衫的年輕男子,當年年少便有幾分劍仙風采了,如今還是最少遠游境的純粹武夫,更是文圣一脈的關門弟子,瞅著模樣還挺俊俏,言談舉止,氣定神閑,極有宗師氣度,一身的書卷氣,他娘的真是越看越氣人……不對,是越看越像年輕時候的自己啊。
“切磋刀法,以后再說。”
劉宗笑呵呵道:“只是陳老弟陪著我聊這些芝麻綠豆的小事,會不會跌份兒?要是不耐煩,可別藏著掖著,記得直說。”
陳平安笑道:“人往高處走,講的是境界,修為,拳腳功夫。水往低處流,說的是人心,念舊,香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