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平安之所以會猶豫,是突然記起,先前書籍自行翻開書頁時,發現此書夜行篇的一處旁白處,鈐印有一枚私人印章,印文花鳥篆,“秉燭夜游者,小心火燭手”。
那會兒陳平安誤以為是劉茂或是先前某位藏書人的鈐印,就沒有太過上心,反而覺得這方印章的篆文,以后可以借鑒一用。
陳平安抽出那本書籍,翻到夜行篇,緩緩思量。
這不是個死局,甚至連問心局都算不上。因為陳平安太簡單就破局了。
如果真是崔瀺的手筆,根本不會是這個線索明顯的龍洲道人。
準確說來,更像只是同道中人的斐然,在離開浩然天下重返家鄉之前,送給隱官大人的一個臨別贈禮。
設身處地,處于同等境地,陳平安覺得自己一樣會為斐然來一場“接風洗塵”,惡心人不償命。
斐然顯然是押注陳平安只要返鄉,就會直奔寶瓶洲落魄山,斐然也沒有算到文廟會禁絕山水邸報,不然劉茂早就通過散步山上消息,讓自己立足不敗之地了,不但可以活命,甚至會得到大伏書院的庇護,在真相水落石出之前,劉茂都會性命無憂,伸長脖子給姚近之殺,大泉女帝都不敢動刀子。只不過劉茂終究是小覷了斐然的算計,所以始終都不清楚,陳平安是劍氣長城的最后一任隱官,更不清楚陳平安是文圣一脈的關門弟子。
斐然自然也不是要陳平安的性命,可能是不太想,可能很想,可惜做不到,所以斐然只是借助浩然的天下人心,在一個“名”上,針對陳平安,動點手腳。桐葉洲,所有對大泉眼紅的復國之王朝,以及大泉王朝內部,朝野上下,所有對姚氏女帝心懷不滿的讀書人,以及浩然九洲,天底下所有看熱鬧不嫌大的山上修士,甚至是亞圣一脈的儒家子弟,都會有意無意地推波助瀾。
陳平安雙指抵住鈐印文字處,輕輕抹去痕跡,陳平安搓了搓手指。
竟有一陣清風拂起,印泥碎屑出現一連串的文字,每個文字剛剛現世,便倏忽消逝,陳平安哪怕瞬間就重新祭出籠中雀,依舊未能挽留那些文字,顯然斐然是用了獨門秘術,并且劍氣蘊藉其中。劉茂已經被陳平安禁錮魂魄,所以未能看到一個字,這些文字,差不多算是一封信。
開篇文字很溫情,“隱官大人,一別多年,甚是想念。”
然后就有些殺機四伏了,“竟然能見此信,隱官大人可謂天縱之才,當之無愧。更讓我佩服之事,還是以隱官大人如今的境界之高,依舊愿意在水不沒膝的淺水爛泥塘,耐心極好,見微知著,謹慎依舊。斐然在此由衷預祝落魄山下宗選址桐葉洲,開門大吉,始終順遂。”
“先前替你故地重游,大有物是人非之感,你我同道中人,皆是天涯遠游客,難免物傷同類,故而臨別之際,專程留信一封,書頁當中,為隱官大人留下一枚價值連城的藏書印,劉茂不過是代為保管而已,憑君自取,作為賠罪,不成敬意。至于那方傳國玉璽,藏在何處,以隱官大人的才智,應該不難猜出,就在藩王劉琮某處神魂當中,我在這里就不故弄玄虛了。”
倒數第二句,“我是甲申帳木屐,希望以后在蠻荒天下,能夠與隱官大人復盤問道。”
一方印章從夜行篇當中,如水落石出,緩緩浮現,好像是擔心陳平安不去觸碰,印章開始自行旋轉起來,好讓隱官大人將那些篆文,看得真切。
陳平安瞥了一眼印章,臉色陰沉。
邊款篆文頗多:手積書卷三百萬,天寒地凍我自娛。他年飽餐神仙字,不枉此生作蠹魚。
底款“饑不果腹老書蟲”。
他娘的是那個號稱藏書三百萬的文海周密,一方私人藏書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