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將軍,現在這幫子學員可還服從號令?”
萬歷不能象這樣學員一樣,每天都參加訓練。但是每天的晨跑,他必到。晨跑之后的這段時間,就是他和俞大猷了解學員情況的時間。
“皇上,現在這些學員,都能令行禁止,聽從號令。現在教導營雖顯稚嫩,但已有了強軍的雛形。”
俞大猷心里想,皇上都天天不缺席晨跑,這幫子小崽子每天都在皇上的眼皮子底下,哪個敢不老老實實的。
最開始的時候,俞大猷是極不情愿來這個什么“教導營”來當教官的。他心想,皇上找這位一群小PI孩子來做武學伴讀,無非就是過家家玩嘛。后來萬歷召見了他一次,把教導營的一些想法和做法說了之后,他還是動心了。
”俞將軍,你對現在的這套練兵之法,有什么想法?”萬歷接著問到。
萬歷以武學伴讀的名義組建“教導營”之后,彰武伯掛了個總教官的名頭并加封太保銜。
實際執行教官的人選,按理說,要說練兵,肯定是戚紀光最合適。可是他現在擔任薊鎮總兵官,不能把他給調開影響邊防安全。
彰武伯就向萬歷推薦了俞大猷。俞大猷剛剛在后軍都督府任職,并負責京營中車營的訓練。
俞大猷也是抗倭名將,與戚繼光并稱為“俞龍戚虎“,而且熟知兵法,兵部尚書譚綸對他的評價也非常高。但是他年紀大了,現在已經七十二歲,所以不太愿意來做這個什么教官。
萬歷就召見了俞大猷一次,和他描述了PLA那套練兵之法。并向他承諾只要自己在教導營,就會帶頭遵守一切規定,并給他充分的授權管理學員。就這樣俞大猷才答應了出任教官。
“皇上,這套練兵之法雖好,但是要想大明所有的軍隊都象這樣練,恐怕......。”
俞大猷很清楚,在沒有良好體能和營養保障的情況下,如果按照”教導營”的訓練方法來練兵,估計兵士都會跑得差不多了。
“朕明白俞將軍的意思。這個教導營,就是想看看這個練兵之法的效果。如果此法有效,以后用此法,先練一批精兵呢?”
聽到萬歷的話,俞大猷眼晴一亮,馬上答到。
“若以此法,練一批精兵,老臣愿為皇上鞠躬盡瘁效犬馬之勞。”
俞大猷心想,如果能有象教導營這樣的伙食和后勤保障,有足夠的銀子,兩支三支精兵都能練得出來。如果真有這么一支精兵是從自己手下練出來的,那自己也算是功德圓滿,死而無憾了。
“老將軍,先在這幫子人身上試練,再不斷的完善這套方法,以后就可以拿來用了。”
”對了,您把您會的那些棍法也編到課程里吧,好好讓這幫子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知道知道您的歷害。”
俞大猷不僅是一名軍事家,還是一名武術家。著有《劍經》一書,雖然名為“劍經“,但實際上是講棍法及長兵器的用法。據傳少林棍僧加入到抗倭隊伍中教授棍法,就是他到少林寺請來的兩名武僧。
“臣令命。”
“老將軍,你先去食堂吃早飯吧。朕回乾清宮了,下午我過來聽課。”
看著一隊隊學員,排著整齊的隊列唱著歌去食堂,讓萬歷回想起了前世看到廠里警衛連的戰士進食堂前拉歌的情形。也讓他回想起了自己參加的幾次軍訓。
PS:向各位書友推薦一本我比較喜歡類型的書《大國工程》:余慶陽一個搬磚二十年的老工程,夢回世紀之交,海河大學畢業,接老爸的班繼續搬磚。
用兩輩子的行動告訴老師,搬磚不是因為我學習不好!是我命中注定要搬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