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郎敬波神情一頓,想到一件事情。半晌后,想到了出處,他才在虛擬網上面買了一本楊輝所著的《詳解九章算法》。
翻著翻著,直到看到一個由數字構成的三角形,他才一字一頓的念叨著:
“開方做法本源。”
“果然很像。這么說~我們以前也有人研究過這些東西,只是一直沒人重視,一直沒人能將其發揚光大,所以這次才由佚名大師引了出來?”
似乎覺得這么說有些不妥,郎敬波又補充了一句,“額,應該說是沒有一個學派是專門研究這些的,所以才沒人重視。”
在他的印象中,甚至就連離這些最近的那些數術家們,也大都在研究星象運轉,和陰陽五行這些,對于數與數之間的關系卻甚少有人會去關心。
沒人重視這些,自然出現的成果也就寥寥無幾了。而且零零散散。
感慨了一番,郎敬波繼續朝下看。
研究這些規律,雖然有時候確實沒什么意義,也沒什么用處,但是偶爾,我們還是可以在現實中找到對應的東西。
比如上面出現的那個“每一項都是前面兩項之和”的數列,它就和一個現實問題很接近。
假設一對剛出生的小兔一個月后就能長成大兔,再過一個月就能生下一對小兔,并且此后每個月都生一對小兔,一年內沒有發生死亡,那么問題來了:一對剛出生的兔子,一年內能繁殖成多少對兔子?
如果我們已經將之前的那個數列,也可以稱之為“兔子數列”,已經將它的規律研究的很清楚,那么對于如何這個問題的答案,那應該是小菜一碟才對。
當然,更多的時候,我們是不那么容易能找到與之對應的現實事物。
但是沒關系,就像我們平時常用的語言和文字一樣,她有時候也不那么有用,不是嗎?
更何況研究這些數學規律,還能讓我們構建一個純粹誕生在思想上的瑰麗宇宙,甚至還能讓我們的才氣修為急速增長,那我們為什么不去做呢?
讀到這里,郎敬波莫名的嘆了口氣,
“是啊!為什么不呢?
而且這個數學明顯比其他那些儒家啊,道家啊,門檻更低,甚至也更容易出成果,更容易判斷對錯。”
想到儒家道家釋家更注重心靈的學派甚至還有心靈崩潰的風險,而按照佚名前面的說法,只要推理的邏輯過程不出錯,數學的答案便是準確的,他又唏噓到:“而且也更安全。”
再有,由于數學中的數字誕生于我們的日常生活,其中的加減乘除等運算也已經成為了我們的共識,而其中那嚴密的推理過程又誕生于我們的邏輯。
那么換句話說,數學就是誕生于我們智慧生命腦海中的一種邏輯語言。而且還是一門流通廣泛,已經達成共識的語言。
甚至她也可以是我們認識世界、解釋世界的一門工具。
比如,我們完全可以嘗試著用數學公式來描述一顆小麥的生長規律;
扔出去的一粒小石子的運動軌跡;
一個地區人口分布和增長的規律;
隨著才氣的增長,我們可以引導靈氣的數量之間的規律;
甚至是宇宙中天體間運行的規律;
等等等等。
當然,這些可能很難很難,但是身為智慧生命,我們總該有些理想才是。不是嗎?
至少現在來說,我們已經可以隨意的數數,買菜算菜價,甚至可以計算出土地的面積、國家的人口了。<!--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