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葉渡,一個詩意的地名。桃葉渡,南京古名勝之一,位列于金陵四十八景。
愁愁來到桃葉渡,一探其前塵往事。桃葉渡之得名,便是一段浪漫的呈現。傳說東晉大書法家“二王”之一的王獻之有個愛妾名叫“桃葉”。在她往來于秦淮河兩岸時,王獻之放心不下,常常親自到南浦渡口去迎送,并為之作《桃葉歌》:“桃葉映紅花,無風自妸娜。春風映何限,感郎獨采我。桃葉復桃葉,渡江不用楫。但渡無所苦,我自迎接汝。”從此南浦渡口名聲大噪,久而久之也就被改稱為桃葉渡了。
王獻之,除了書法馳名之外,其婚姻狀況和他“東床快婿”的爹王羲之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簡文帝第三個女兒新安公主司馬道福,因其駙馬桓濟參與了謀反案遂與之離婚。恢復單身的新安公主,對風流蘊藉的王獻之甚是仰慕,對他筆下的草書,一筆連貫數字,氣勢豪邁,潤秀飛舞,更是崇拜不已。集萬千寵幸于一身的新安公主不甘寂寞,曾在祖母太皇太后面前表示,再嫁就嫁王獻之。
本來王獻之與妻郗道茂感情甚篤,加之自己宦情淡薄,并不想借助駙馬的身份加官進爵。因此,不愿離婚再與公主喜結連理。為了拒絕這一蠻橫的插足,王獻之找遍了各種理由,甚至后來他用艾灸足自殘,以致走路一瘸一拐,說稱腿腳有毛病!但所有這些努力都無濟于事,王八吃秤砣鐵了心的新安公主非他不嫁!
最后,太皇太后強力干預并以皇帝的名義,下詔讓王獻之娶新安公主。王獻之只得從命,在封建社會,有違皇恩,那最后的結局便是腦袋搬家。他也只得與郗道茂離婚,因為總不能讓新安公主做他的小妾吧。從此,王獻之的婚姻翻開了新的篇章,但并不幸福。
到王獻之41歲那年,他與公主還沒有生得一兒,只有半女。為了王家血脈,在求得新安公主的同意之后,老當益壯的王獻之又娶了小妾桃葉。憑王獻之當時的知名度與網紅度,迎娶桃葉成為一時佳話,《桃葉歌》詩傳遍大江南北,成為百姓街頭巷尾、茶余飯后的不老談資。
“楫搖秦代月,枝帶晉時風”的桃葉渡,遂成才子迎娶佳人之地的代名詞,春風復綠秦淮岸,余音千載韻悠悠。
……
一千三百年之后,桃葉渡地段,又迎來了一位重量級寓客——清朝大文學家吳敬梓。他的五律《桃葉渡》:“花霏白板橋,昔人送歸妾。水照傾城面,柳舒含笑靨。邀笛久沉埋,麾扇空浩劫。世間重美人,古渡存桃葉。”道盡了物是人非,同時亦呈現了永恒不變的文學主題:才子佳人與風花雪月。
現今的南京吳敬梓故居,坐落于青溪和秦淮河交匯處,與古桃葉渡相連,極具江南園林藝術特色。故居占地八百平方米,呈長方形,南半部分為古桃葉渡,立有"桃葉渡"大字石碑。北半部分是吳敬梓故居建筑群,洗硯池周圍以太湖石點綴其間,錯落有致。池后文木亭翼然而立,柱聯上書吳氏的著名詩句:“有瑰意與琦行;無捷徑以窘步。”亭旁植鳳尾竹,枝細葉密,青翠欲滴,生機盎然。文木亭以北為碑廊,展現吳敬梓有代表性的生活片斷之名家繪畫。碑廊前,豎有一尊用花崗石雕刻的吳敬梓立像。愁愁站在這尊立像前,感覺時光仿佛在倒流……
吳敬梓出生在一個"科第仕宦多顯者"的官紳世家,從小過繼給長房長孫吳霖起為嗣子,因為這樣他能夠繼承更多的遺產,獲得更多的利益,所以吳敬梓常常招致族人的歧視攻擊和無端怨恨,童年的他就被卷進家族糾紛的各種漩渦之中。再加之年少喪母,少年吳敬梓變得郁郁寡歡,孤獨乖僻。常常獨自一人躲在書房里,整日閱讀他所喜愛的詩詞、小說和戲曲等各種書冊,聊以慰藉。廣泛的閱讀開拓了他的眼界,增加了他的知識底蘊,這對他后來的文學創作產生了巨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