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之下,他倒有些驚訝。
他的心理預期參照了上次1.0版的情況,但這次事情的發展比預想的快了不只一倍,現在國內社交平臺里差不多都快裂開了。
稍微思量,陳鋒想透了其中道理。
上次他剛發專著時,面對的第一批受眾并非學界人士,而是星峰娛樂的歌迷,以及一些他個人的創作粉。
經過這部分人與學界少量重疊人士中轉,1.0版的影響力才像水流浸透毛巾般緩緩深入學界范圍內,經歷了許多質疑與爭論,最終因為證偽者接連碰壁,才突然厚積薄發的轟然炸開。
這次情況變了。
即使他從未領取過任何學界頭銜,也從未參與過什么大型的學術討論會,但經過這么多天的沉淀,《狂人猜想集》的價值依然在持續發酵。
他的江湖地位不一樣了。
世人看見他的東西的第一反應,從驚詫與質疑悄無聲息的變成了另些個念頭。
“《狂人猜想集2.0版》?原來之前的是1.0版嗎?這本里講的是什么?”
“趕緊學,趕緊看。”
“別問,問就是你菜。”
“證偽?先把1.0版搞定,再來考慮這本。”
“咦,這本字數更多了,他又有什么大計劃?”
是的,這次打從一開始,陳鋒就不需要面對什么質疑。
同樣的事情,換一個階段,他做起來難度直線下降。
這就是名氣的好處,權威的價值。
由于中美時差,陳鋒這邊是睡了一覺,國內那邊則是無數學者在中午時拿到專著的電子版,或就著電腦看,或打印下來提筆一邊看一邊劃線做筆記。
現在這邊天亮了,那邊的人們卻忙乎了一整個下午,才入夜。
賴恩做得更過分,他再次召集了另外十一名菲爾茲獎得主,對陳鋒在2.0版中關于六大難題的終極解答進行艱難晦澀但目標明確的推進驗算。
賴恩可不管什么時區不時區的問題。
對數學家而言,只要靈感來了,每天每秒都是巔峰時刻。
頭發?生物鐘?不存在的,哪有在數學的海洋里沖浪好玩。
賴恩的動機很明確,另外十一人倒也不是真無聊著白打工。
自從上個月消化了猜想集1.0版中關于六大數學難題中的知識后,這十一人收益頗豐,手頭各自卡在瓶頸的研究進度突飛猛進一日千里。
他們食髓知味,久久不能自拔。
雖然眾人在有生之年幾乎再無可能超過陳鋒的成就,挺讓人喪氣。
但在數學領域內,第一個驗證偉大的成果同樣是偉大成就。
譬如賴恩,說好要遠離數學領域,全力投入應用物理,結果就跟著陳鋒蹭口湯喝,現在不知不覺間也以未滿三十的年齡成了當今全球數學界內公認的第二人。
哪怕賴恩現在就轉行打籃球,他也能在千年數學史中留下自己響亮的名字,非要排名的話,進個前二十不夸張。
賴恩所做的事情,其實不只是幫陳鋒驗算結果,再讓另外十一位大牛臨時加入,無心中成為學術項目領頭人而已。
這些被他拉下水的大牛絕大部分都不懂中文,當然以這些人的影響力,要找個專業翻譯不難,不過在等待翻譯到位的過程中,他們知道2.0版里不只數學領域的內容,順手又將其推給了各自在物理學領域內的好友。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菲爾茲獎得主的物理學家好友,自然也不是泛泛之輩。
這群物理學家拿到專著,依然要面對語言障礙。
繼續等翻譯,并勉強試著用谷歌翻譯掃蕩目錄,又驚喜的發現里面竟然還有生物學和醫學領域的內容。
于是生物學家與醫學家也被拖下水,就連林頓研究院里的伊倫博士也沒能幸免于難。
小小的舉動經過一個又一個人際交往圈持續發酵,恰如核裂變的鏈式反應,迅速膨脹,直到裂開。
國內的學術界提前幾個小時就被震懵了,陳鋒的微博下面一水各個大學學院官方賬號留言,又或是一些平素從不登陸微博的老學究各種私信。
可給這些老先生的孫兒孫女輩為難得夠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