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陳鋒大師所說的一切為真,那么戰爭已經不可能避免,人類必須面對現實!
哪怕只是一點點的提升,我們也要牢牢抓住。
離開的人負責傳承,留下的人負責抗爭。
自此,時任聯合國與世界各個大國最高領導層共同決定,頂住壓力,對新生兒推行死亡率高達三分之一的基因液改造技術。
這一代的領袖們先說服了自己,然后又必須說服民眾與固執的倫理堅持者,甚至要說服自己的同僚與一些本該是好意的學者。
但為了避免引發全民大恐慌,他們又不能暴露末日注定降臨的事實。
政治家們苦思良策之后,做出了極為決絕的決定。
在感情充沛時,要想說服別人,只能先感同身受。
所以我們自己先上!
這次領導真的先上了。
或許在很多人眼中,這顯得匪夷所思,但時代在變化,觀念在變化。
每一條時間線里,都會形成不同的強烈意識形態。
這一次,伴隨陳鋒留下的無數潛移默化的影響,人類大團結的提前到來。
在《晨風》的情緒增強影響下,《永不獨行》這首歌傳達了很深的意念,這一屆的領導者們具備極高的自我犧牲精神。
我們可以死,但我們的死一定會有價值。
許許多多政治家身先士卒,在其子女后人身上先行一步實施基因液改造。
如果其子女不幸犧牲在三分之一的死亡率中。
政治家們自己再上,以成年人之軀,直面三分之二的死亡率。
一些人幸運的活了下來,蛻變了。
一些人死去了。
一些人帶著悲痛活下來了,并用自己的切身改變明確告訴所有人,一切都是為了變得更優秀。
一切為了人類的未來。
我們沒有想淘汰任何人的本意,但種族的進化必須經歷這個陣痛。
我們暫時不能告訴你們真正的原因,但我們的確在承受一些你們無法想象的壓力。
擁有兩百萬年歷史的人類文明,其實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時刻。
我們不強迫任何人,但我們希望你們和我們一樣,主動做出選擇。
在新文化藝術騰飛的影響下,在鐘蕾和盧薇等人留下的無數歌頌犧牲精神的作品鼓舞下,在陳鋒身先士卒的一百五十年奮斗精神的指引下,具備極高覺悟的政治家們,先踏出了這決絕的一步。
世人漸漸受到感染,接受了這次痛苦的種族大轉向。
越來越多的人忍痛接受這個觀念。
除了大人們做選擇之外,一些少年老成的小孩子也同樣有選擇權。
少部分尚未成年的孩子,主動站了出來。
其中有一名十余歲的天才少年在改造下僥幸存活,他的名字叫弗蘭奇。
2475年,年輕的怪才弗蘭奇又做了宿命中的事,他又把木衛四給“玩壞”了,《晨風》再次響徹太陽系。
同年,人類奮進遠征隊一號率先揚帆起航,奔赴向遙遠的比鄰星。
此后25年間,人類一共向太陽系外發送了98175艘殖民艦,共有二十八億六千余萬人帶著各自的使命奔赴向無盡黑暗的宇宙深空。
每一艘奮進遠征隊在離開時,都會被告知同一句話。
“離開了就別回來。也不得試圖與太陽系聯絡,不必在乎家鄉。人類的未來在銀河,在宇宙,我們的家鄉,應是這片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