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太陽系超過90%的動物,基本已被完成滲透。
在地球的大氣層、土壤、海洋中,Z菌變得無處不在。
各個星球、各個聚居地、空間站,甚至人類的戰艦中,Z菌已然無處不在。
螞蟻、蚊子、蝗蟲、蒼蠅、老鼠、蝸牛、蛞蝓、螞蟥、海貝、蚯蚓、獅子、老虎、大象、鯨類……
無論是大是小的動物,幾乎無一幸免。
時機到了。
2558年,劇變轟然降臨。
蟄伏時有多隱蔽,爆發時就有多兇猛。
這次人類要面對的,是無處不在,數量龐大到無法統計的龐大滅絕動物軍團。
戰爭既在預料之中,又毫無征兆的開始了。
在二十六世紀的時代背景之下,這是場威脅等級不輸陳鋒直面球形戰艦的戰爭。
從一開始就是白熱化,人類瞬間便被逼到了滅亡的懸崖邊。
史書中,這場戰爭被命名為大滅絕。
強大的文明想摧毀低等文明,有一萬種辦法。
甚至都不用親自降臨,只需要這文明中某一個微不足道的渺小個體,遠遠的按下某個按鈕,撥動某個開關。
低等文明的世界便已被無盡的黑暗籠罩在末日的威脅之下。
在翻開這本厚重的戰爭史之前,陳鋒的手指有點微微顫抖。
他知道一定會死很多人。
他很難控制自己的心情。
他已經盡力去避免這種情況,但還是發生了。
他不會責怪那個名叫潘達的程序員。
他在自責。
他為了提高重新孵化出繁星的可能性,為了降低繁星潛在的威脅,提前再次拔高人類的人工智能開發能力,同時也做了很多萬全的間接影響裝備。
從三十一世紀的局面看,他的確做到了,但他又下意識的忽略了另一個問題。
這是無心之過,卻又是魚和熊掌不能兼得。
在之前的時間線中,謝爾蓋的加密算法的確一直維持到了三十一世紀。
但在這條時間線中,時代科技背景在變化,計算機體系在升級,頂級程序員的水平也在變化。
曾經無敵的算法不再無敵了,被人提前破解也是順理成章的事。
華中云這些當時的文明領袖會做出那種決定也在情理之中。
將心比心,如果是他站到那個位置上,也一樣無法抵御提前準備S菌疫苗的誘惑。
陳鋒長嘆一聲,這終究還是我的失誤。
我被一次次取得階段性戰果的快感麻痹了,警惕性降低了。
唉。
恰逢當時,人類尚未掌握戴森膜,也并未得到質能轉化技術。
雖然人類已經緊鑼密鼓的備戰了58年,但這遠遠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