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鋒考慮了大約五秒鐘。
但最終他卻并未站起來明確支持伊倫的觀點,只很是隱晦的說道:“伊倫博士的分析有一定道理,也符合我的個人猜測,但目前并無確鑿證據。伊倫博士說我看到了一些大家看不到的奧秘,那是不存在的。”
“我只不過是綜合了前人的成果,再附加上我自己的一些大膽揣測得出了這些結論。但既然我把書名定做《狂人猜想》。意思就是這些理論知識都是我十分張狂的大膽推測,依然需要各位共同出力,在接下來的歲月里逐條證明,又或者證偽。”
他的話講得很是保守,并沒給伊倫的觀點蓋章。
當然了,這又再次表現出他很狂的一面。
他就這么承認了《狂人猜想集》中物理和生物領域內的相關知識都是未經嚴密論證的猜想。
跳過嚴謹的科學實驗,直接給答案。
他顯得很膨脹。
如果換個人這樣大放厥詞,肯定會被口水噴死。
但他在《猜想集》中解決的數學問題已經陸續被全部完成驗算。
一條又一條陳氏定理驗算正以一周一集的速度在幾大數學頂級學術雜志上連載。
一個二十五歲就能在數學領域達成如此成就的人,哪怕他在其他領域看似胡言亂語,人們在質疑之前也難免多琢磨一陣。
伊倫對陳鋒的態度顯然有些失望,但也沒多說什么,差不多結題之后便走了下來,重新坐回陳鋒身邊。
“陳先生,您這是……”
忍了大約兩分鐘,伊倫還是問出來了。
陳鋒笑著微微搖頭,“時機不成熟。你考慮問題更多從學術角度切入,但我不能只考慮這些。在當前時代下,社會生產力還不足,依然存在很多矛盾需要解決。比如國與國之間,階層與階層之間,膚色與膚色之間,甚至同一國家的兩個相鄰的地區間也會存在高于競爭的矛盾。在解決掉這些問題之前,無論是普通人還是領導者都無法承受這件事。”
伊倫點了點頭。
他懂了。
之前他曾覺得陳鋒除了音樂家和科學家的身份之外,其實也能成為一名優秀的政治家。
現在看來的確如此。
他總能站到更高的角度,用更全面的眼光去看待一切。
“是我欠考慮了,之前覺得這是個好機會,所以貿然做了決定。抱歉。”
陳鋒搖頭,“沒事,這更能說明你是一名專業的學術工作者。”
“人類能得到您這樣全方位完美的領導者,是莫大的幸運。”
“過獎了過獎了。”
在二人低聲交流時,臺上的半學術半隨意的演講依然在繼續。
參會人員不多,但都是全球各地的精英學者,能上臺講話的人也多少都有點東西。
大約一個多小時后,陳鋒又聽到一名社會科學和經濟學雙料大佬的有趣論調。
他沒有貿然跳出自己的專業范疇去論證外星人是否存在,而是用五年的時間完成了一場大型的社會實驗。
今天是他的結題報告發表日。
這場會議也是由他召集。
他的社會實驗包含兩方面內容。
第一,在一個偏僻小鎮內邀請多達五十萬人次的志愿者參與體驗。
體驗的內容為定期展開的主題模擬生活,題目叫《假如世界末日將在十年/百年/千年之后抵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