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默斯利嶺位于澳洲大陸西南部,瀕臨大海,占地極廣,綿亙260公里。
山脈山高溝深,縱橫交錯。
千余年前這里曾是個重要的鐵礦基地,幾乎提供了澳國80%以上的鐵礦石。
當時哈默斯利嶺植被稀疏,只有些頑強的草甸艱難生長。
但如今這里的地形地貌雖無變化,植被狀況卻有天壤之別。
群山的上端鋪滿了動輒長達百米的粗大藤蔓。
藤蔓如龍游走,寬大的樹葉仿佛蒲扇,莖干直徑粗則一米,細也有數分米。
細密的根須則從藤蔓莖干各處如同蜈蚣腿密密麻麻的刺入地面。
藤蔓相互交錯,爬滿峰頂,幾成生態霸主。
這是種陳鋒在二十一世紀從未見過的植物,大約是氣候變化后產生了某些強勢變異出現的新品種。
山脈的中部則主要生長著一些枝干粗壯至極的大樹。
大樹的根部極粗,即便最細的也要數十人環抱,粗的直徑則達數百米,高度更有數百上千米。
樹冠仿佛撐傘般擴張開來,層層疊疊互相交錯著,像是被堆放在菜籃子里的西藍花,以至于從上往下幾乎看不出山溝的痕跡來。
要不是陳鋒能通過飛船的探測儀掃描地形,他幾乎能把樹冠當平地給停靠下去。
考慮到晨風一號沒有能量護盾,強行停進山溝里可能受損,修起來麻煩,他先停在山巔上,然后穿上嶄新的作戰服,提上刀,拿了把裂變散彈槍,再背上個背包,走出艦船。
他的背包里裝了個微波爐一般大小的鐵盒子。
鐵盒子里是他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才完成的小型生物電池供能倉,主要是給“玩具”引力波掃描儀供能,另外還有一塊拳頭大小的微型運算服務器。
他先包餐了一頓夸克合成套餐,然后再摁下背后鐵箱子側面的按鈕,伴隨咔吱咔吱的金屬異響,兩條兒臂粗的機械臂從背后的箱子先往上彈出,支出來一米余。
兩條機械臂的中間懸掛著一塊17吋的液晶顯示器。
咔噠,機械臂夾著顯示器的關節先彎曲,再二段彎曲,顯示器便正好擺在陳鋒頭頂斜上方距離眼睛半米處,讓他看起來像背著書生箱的寧采臣。
陳鋒抬手在顯示器上按了一陣子,調試成功,畫面中開始浮現出個直徑五十米的球形空間,正是掃描儀的成像。
可穿戴式隨身一體探測輔助設備宣告研發成功!
哦不,拼裝成功。
這還不算完,他又轉過身去,此時一口大鐵箱子正被晨風一號的機械臂舉著放下來。
打開箱子,里面擺滿了花花綠綠金屬構造物,這都是他得閑時組裝的可穿戴裝備。
一件一件的穿上,五分鐘后,他變成了個充滿朋克氣息的機械戰士。
陳鋒簡單的測試了一下腰部左右兩側的噴射引擎,稍微浮空。
很好,在輔助人工智能算法的支撐下,他的飛行十分平穩,變向提速也非常靈敏。
準備就緒后,他順著山坡往下走,一頭扎進茂密得不像話的叢林里。
越往下深入,林間陽光便越暗沉。
即使此時正好大中午,陽光正烈,但卻也根本照射不下來。
難怪這些樹木要長那么高,不往上竄一點距離,怕是連口湯都喝不上。
森林里的生態環境并不簡單,除了高大樹木之外,滿地里也長著數之不清的或大或小的植物。
高大的如同普通樹木,低矮的則是些形態各異的灌木叢。
這些極難照射到陽光的低矮樹木倒并未生著寬大的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