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備用的戴森膜種子被投放到越來越多的閑置行星系,只圖開發利用更多恒星的能源。
備用的模塊化行星建造單元也已全速投放,這些都是為了完成快速繁衍計劃而建立的臨時居住地。
其實讓這些孩子在此時此刻出生,對他們極不公平。
但沒有辦法了。
人類已無退路。
要么打贏這場戰爭,要么盡量將敵人在獵戶臂內拖住更久,至少能給逃脫出去的人多留一分生機。
可能這些孩子中的很大一部分都等不到長大成人,但如果基數夠大,即便復眼者一個星系一個星系的掃蕩過來,總能有人順利成年。
那么,一代人倒下了,還有下一代人。
晨風帝國的領導層早在發現比鄰星系中的同胞們毫無反抗之力被屠戮時,便已經定下了這個既殘酷,又滿含希冀的百年抗爭計劃。
晨風帝國的生者們只有一個念頭,哪怕戰敗,也要將敵人在獵戶臂內拖上百年。
無須陳鋒給他們上課,這一代的救世會有一個新的理念。
我們犧牲的意義絕不只是為了下一條時間線的勝利,我們也是為了我們這一代人的勝利。
只要逃脫出去的地球人能在復眼者找不到的地方悄悄建立哪怕只一個繁衍生息的殖民地,只要人類還能在宇宙中存在,我們就得到了最終的勝利。
在陳鋒第一次觀摩晨風帝國星圖時,就曾發現一些地圖外的信息流絲線。
這些絲線代表已經走到五千光年疆域之外的所謂科考探索飛船,既肩負著探索的使命,其實同樣也肩負著帶走文明火種的使命。
探索飛船以百人為編制,除配備經驗最豐富,最可靠的領航員、操控員與機修技師之外,還配備了足以建立一個完整殖民地的各領域工程師,并且都裝備了獨立運行的量子智慧繁星的子體。
每艘飛船上也搭乘了少則十萬枚,多則數十萬枚冷凍胚胎。
以這些飛船20倍光速的極速性能,要飛到英仙臂、人馬臂至少要數百年,起碼要三代人的努力。
這些小型飛船上的成員一生都將在這狹小的空間內度過,路途當然遙遠,行程當然艱苦,但只要能活著,就是成功。
但在陳鋒看到的域外絲線代表的飛船前方,還有更多出發更早,飛行速度稍慢的遠航飛船。
他們早已主動切斷與獵戶臂的聯絡。
同樣也有一些基本同期出發的20倍光速超曲飛船,也切斷了與獵戶臂的聯系,悄然潛航,一去不返。
有人是誘餌,有人是真·種子。
每個人都肩負著不同的使命。
由逃生研究院設計的整個龐大的逃亡計劃既符合概率學,也都是在賭運氣,充滿智慧。
第八條時間線里,人類只是要離開太陽系去往比鄰星,便有無數奮進號倒在沿途偶遇的各種不可控的宇宙自然災害中。
這次人類要離開的是獵戶臂。
不同銀河系懸臂中潛伏的危機更超乎人類想象。
銀心中的巨大黑洞偶然吸入恒星時釋放出來的射電風暴、扭曲引力造成的足以破壞曲率亞空間的空間崩裂、看似空空如也實則移動恒星墳墓的巨大暗能量長河……
除這些自然災害之外,之前的逃生艦在被毀滅前卻又陸續發回情報。